1941年11月,《赫尔备忘录》彻底将日美和谈的大门关闭,用武力解决问题成了唯一方法。作为日军南下作战的重头戏,偷袭珍珠港计划的出台并不顺利,好在山本五十六等人据理力争,海军军令部勉强通过,但反对者的质疑声依然不断。
归结起来,偷袭过程中的海上加油、浅水鱼雷,以及如何提高袭击效果,成为山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尚未参战的美国,似乎并不认为本土的威胁有多大,他们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菲律宾,太平洋舰队的力量非但没有加强,反而在削弱。
办法总比困难多。
偷袭珍珠港,最大的亮点就是长途奔袭6000多公里,沿着波涛汹涌的北线,隐瞒作战意图,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但遇到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海上加油,不仅要对战舰进行多次燃料补充,而且遇到风浪很大的海域,根本无法加油。
首先,加强训练。在恶劣条件下给战舰补充燃料,是件危险性极高的工作。为此,补给舰不仅对传统操作方式进行改进,解决输油管在北线寒冷地带变脆,容易拉断的难题,而且专门到恶劣海域进行针对性训练,目的就一个,提高输油效率。
其次,参战舰只上所有能放置物品的地方,包括通道都堆满了油桶,并为节省每一滴油,航行中严格执行用油规定,减少照明灯数量,船员不洗澡,暖气停开等措施。当然,为避免被发现,空油桶不得抛向大海,而是砸扁收集后原路带回。
让山本感到欣慰的是,原先反对偷袭计划的南云忠一,更是保留意见,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队准备中去,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命令一旦无法在海上加油时,担任警戒任务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提前返航,航母在无护航的情况下去,冲向珍珠港。
作为单独由联合舰队完成的任务,海军官兵可以用兴奋异常来形容,他们对胜利充满了期望。为此,想尽办法解决问题,成了每个人自觉的行为。也正应了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官兵们集思广益、敢于创新,诸多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例如,为了寻找适应珍珠港12.3米水深的浅水鱼雷,他们想到了塔兰托袭击战中英国人的做法。随后,技术部门收集相关资料,用飞机平衡器做成木翅装在鱼雷上,使改装后的鱼雷80%符合攻击要求。先前质疑计划的人,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在不多的时间里,提升袭击效果成为关键。
为了成功偷袭珍珠港,山本等人不仅攻克了长途奔袭中的各种难题,而且追求攻击效果。在他们看来,联合舰队主力倾巢而出,只为一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否则自感丢人不说,还招致陆军的耻笑。因此,提高投弹命中率成为关键。
一是,为对付美军战列舰坚硬的装甲,他们专门从德国购买50毫米舰用装甲板,进行实弹检验,发现俯冲轰炸机从4000米高度开始俯冲,降至400米投下炸弹,命中率大大提高,再经过几周艰苦的训练,飞行员们的综合命中率超过了80%。
二是,确定攻击目标和步骤。从情报得知,珍珠港内停泊的军舰,大都2-3艘并排在一起,有点像“火烧赤壁”中,曹操为解决北方士兵不善水战的问题,将战船连成排的样子。尽管提升了轰炸命中率,但不能保证攻击到每一艘美军战舰。
解决方法是,第一波次攻击,用鱼雷机攻击停靠在外侧的军舰,对内侧的军舰使用轰炸机,并且5架轰炸机为一组,在长机的带领下,对一艘军舰进行狂轰滥炸;第二波次攻击,对受伤还未沉没的军舰,进行第二次打击,彻底将其葬送海底。
更重要的是,新服役的“瑞鹤号”、“翔鹤号”航母,编组为第5航空战队,虽然也参加偷袭,但其舰载机飞行员大都来自陆基航空队,与第1、2航空战队的“老手们”相比就像“新兵蛋子”, 技战术水平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太大的提升。
于是,确定了难度较大的对舰攻击,交给第1、2航空战队的“老兵油子”,而攻击难度较低的机场,就留给了第5航空战队。各种训练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尽管绝大多数官兵不知道训练的目的,但知道上级加强训练的背后,一定有仗打。
联合舰队疯狂而近乎残酷的实战训练,官兵们非但没有叫苦连天,反而加班加点的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其实,自日本侵华战争以来,大多数战斗任务给了让他们反感的陆军,现在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此时的珍珠港,更像是后勤保障基地。
1941年末,日美和谈彻底走向破裂,战争一触即发。对日军进攻,罗斯福等人还是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对珍珠港遭袭,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心理防范。在他们的判断中,日军没有胆量和能力进攻美国本土,最多是拿美属菲律宾出出气。
基于这种普遍认识,美军上下在主观上都有轻视对手的想法。太平洋舰队包括3艘航母在内,共计152艘各类舰艇驻扎的珍珠港,更像是支援各战场的后勤保障基地,一切都慢条斯理、按部就班,人人悠然自得,全然没有大战来临的紧张感。
首先,刚刚上任不到一年的金梅尔上将,不能不说是一位比较称职的舰队司令。他不仅预料到日军很可能进攻珍珠港,而且多次向上级要求补充装备、人员,以及加强珍珠港的防御。但“先欧后亚”战略,让大量的战争物资优先保障英国了。
更有甚者,本来答应给金梅尔的轰炸机,给了菲律宾;包括一艘航母在内的25艘战舰,被调往大西洋舰队;大量的老兵被抽走组建新的舰队等等。这样的状况,金梅尔“斗志渐失”,也逐渐麻木了起来,甚至连中远距离的巡逻飞行也未安排。
其次,珍珠港驻军,缺乏统一指挥。美国陆、海军两军种和日军一样,矛盾由来已久、积怨很深,他们以海岸为界,陆军负责地面和空中防御,海军只管自己的基地,彼此按照各自的方式行事。正所谓“只需要战略合作,不需要战术合作”。
更关键的一点,缺乏情报。想必大家会有疑问,美国早已破解了日本密码,怎么会没有情报呢?没错,不仅破解了密码,而且还造出了8台密码机。其中3台送给了英国,华盛顿留了4台,最后一台送给了最有可能先遭到攻击的菲律宾。
而作为太平洋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没有分到一台,甚至大部分情报以保密为由,并没有告知金梅尔等人,就连美国国务卿发表的《赫尔备忘录》,这么重大事件也没有通知珍珠港。哪怕是提前一天知道消息,也不会落得凄惨的下场。
而这时,离日军偷袭只剩下11天。与联合舰队积极准备相比,珍珠港美军确实没有大战前的紧张感,尽管坊间有人认为是罗斯福“故意”不通知,但美国上下认定日军不会“舍近求远”,更不敢袭击“戒备森严”的珍珠港,是不争的事实。
从各种迹象看,即使怀疑日军可能进攻珍珠港,但自负的美国人更愿意相信日本人不敢进攻。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