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C/30型37mm防空炮是二战时期德国海军舰船上普遍装备的的近程防空武器。
这东西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大家应该都记得俾斯麦号的下场吧?
在逃回港口的路程中,被"剑鱼"式鱼雷机投弹命中舵机,失去速度,然后被赶上来的英国舰队围殴致死。
俾斯麦总共被6发鱼雷命中。
其中3发由剑鱼顶着37mm高射炮的火力投雷,仍然命中。
一共有24架剑鱼先后分成数波空袭俾斯麦,并且全部返回。
德国海军最优秀,最强大的战舰,居然连一艘一战水平的双翼机都打不下来!
鱼雷机这个东西,为了投雷必须飞到非常低的高度,而且为了命中还得尽量靠近敌舰。
而且投雷时必须降低速度:如果速度太快,鱼雷入水后就会损坏,或者无法激活引信。
剑鱼的最高时速只有220Km/h,这个速度连一些同期战机的一般都不到。
英国人派出了两波"剑鱼",一共二十四架。
俾斯麦号居然连一架都没有击落,反而是自己被砍了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
俾斯麦号战列舰近程防空火力主要由8座SK-C/30型83倍口径3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和20门20毫米高射炮构成。
20门单装20毫米机炮分散在舰体各处,以战列舰的体型来说火力实在是不够看。
而作为近程防空主力的SK-C/30型37毫米防空炮呢
SKC/30 37毫米高射炮采用了83倍口径炮管,发射的是37*380R弹。
问题不是出在这里。
而是单发手动装填!
37mm SKC/30 防空炮的炮弹
但由于采用人工装填,炮手必须一直站在"手拉机"旁边,高炮打一发炮弹就要往里面再填充一枚炮弹。
注意这两个负责装弹的水兵,当真一发发往里送。
由于效率实在是太低,在遭受空袭时,为了加快发射速率,通常情况下除炮手外需要四人配合。
两名士兵用身前的肚兜里装着炮弹,再由另外两人装填。
就算是用了这种装填方式,单发装填也注定了射速就是那样子。
射速只有30发/分,在实战中还要更慢手动装填的速度要看水兵们的体力,战斗时间持续越长,状态自然越慢。
大部分德国大型军舰都装备37手拉机,图为德意志级"施佩伯爵海军上将"
.......德国人的想法真是厉害哦,对自己的枪法那么有自信吗?
就算是冷战后开始,装备精密火控雷达的各种高炮也不敢玩单发点射防空啊!
德国人并非没有速射防空炮吗?
才不是!
Flak 43 37mm防空炮,注意其弹夹供弹的方式
37mm 36/37/43型高射炮的实战射速都在每分钟150左右。
就连最早期的Flak 18也有80发/分的理论射速。
正是这种高射速和强大的威力,使得37mm炮不但可以承担防空任务,还被搭载到装甲平台上,成为一种威力强大的反步兵/轻型载具武器。
37mm东风自行防空炮
我们大胆设想一下:
如果俾斯麦号装了上面任何一种高射炮,而不是37手拉机的话,或许可以活到和妹妹"提尔比茨"一起吃五吨的高脚柜炸弹呢。
提尔比茨
有人说,德国海军和陆军有喜闻乐见的军种矛盾。
海军拿不到自动版本的37高射炮,只能拿手拉机上舰。
正在装弹的自动版本37mm炮
其实这不是实情:
德国海军体量小,承担的使命也无非是"破交战"和"存在舰队",
所以在地位上来说本来就无法和德国陆军平起平坐。
所以一开始就不存在隔壁岛国陆军马鹿和海军马鹿那种,互相顶牛较劲的情况。
而且德国元首希特勒非常珍惜德国水面舰队的那些"雅利安超人"战舰,因为他们可以(有机会)证明德意志民族在海洋上的实力。
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
他不可能让花了那么多钱,那么那么多时间造出的大宝贝受委屈啊!
事实上,德国海军自己选择的37手拉机:
德国海军(特别是纳粹时期)的造舰技术和理念比较落后,无论是防御理念还是火炮射击都停留在一战中后期的无畏舰水平。
海军舰船,特别是大型舰船的适航性相对较差,这个问题在"沙恩豪斯特"级战巡上尤其明显。
简单地说,这些舰船在很多海况下不稳定,颠簸的厉害。
如果没有稳定机构,那么火炮无法稳定的射击。
俾斯麦上的105mm双联装大口径防空炮
德国海军巡洋舰上装备的88mm双联装防空炮
37mm SK-C/30型手拉机
这三种口径的防空武器都装备了三轴稳定炮架,而刚才提到的37mm flak系列没有。
德国海军认为这个优点最重要,所以最终选择大量装备37mm手拉机。
37mm手拉机写作"防空炮",但在发射ApCBC(被帽风帽穿甲弹)时,
高倍径带来的炮口初速高达1000米/秒,针对均质钢装甲板的最大垂直穿深达到87毫米,
要知道陆军的37毫米"敲门砖"的穿深可只有64毫米!
37MM战防炮的穿深数据
37毫米SK C/30型这种东西还不如多早点送给德国陆军,拿来打打T-34谢尔曼什么的。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