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一战风云 > 正文

日本借一战在远东趁火打劫(图)

时间:2016-04-15 17:41:38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微博

向南,攻占德属太平洋岛屿。在战前,日本就针对"南洋诸岛"进行了充分的军事、经济调查工作。战争开始后,日本海军在西太平洋占据绝对优势,德国远东舰队主力被迫撤往大西洋方向。日军自1918年8月开始,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以几乎和平接收的方式,占领了德属的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绍尔群岛。

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军事、政治与经济扩张紧密配合。在占领这些群岛后,日本即在当地设立统治机构,并大批移民。1922年,国联将这些岛屿交由日本"托管",实际上承认了日本的殖民利益。日本政府在当地设立了"南洋厅",还成立国企"南洋兴发株式会社"。至20世纪30年代,当地居住的日本人已经超过10万人。

在迅速扩张亚太利益的同时,日本对参加欧战却并不积极。

战争开始后,由于欧洲战场压力沉重,英、法、俄等协约国多次要求日本派遣陆军参加欧洲战场,但日本对欧洲战场"绞肉机"般的残酷性心知肚明,因此始终不愿派兵助战。这引起了英法等国的强烈不满。为缓和盟友关系,日本向印度洋派遣了一支小型舰队,为英法等国商船队护航。

1917年2月,直至英、法、俄基本同意日本继承德国在东亚权益后,日本才组建了包括1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在内的远航舰队,前往地中海参加护航任务。这支舰队军舰数量最多时达16艘,活动于埃及亚历山大港到法国马赛之间的航线沿途。期间,日方有1艘驱逐舰遭奥匈帝国潜艇袭击重创,70余人战死。

在俄远东地区烧杀抢掠

此外,日军还出兵西伯利亚。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陷入内乱局面,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暂时无力对远东地区形成强有力控制。在此背景下,日本试图借协约国干涉俄国革命之机,占领俄国远东地区。

1918年夏季,包括美、英、法等国军队在内的协约国联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并开始在当地干预作战。德国投降后,美、英、法等国军队相继撤离,只有日军留了下来,且还不断增兵,兵力最多时达到7万多人,占领地区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延伸至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最终拓展至贝加尔湖以东的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各地。另外,日军还占领了日俄战争中未能入手的萨哈林岛北部地区。

1919年,在白俄势力最盛时,日本承认了高尔察克政府,并派遣了大使。但就在此后,战场形势急剧变化,红军开始全面反攻。驻守各地的日军则逐渐陷入了与远东地区游击队的泥潭战。由于缺吃少穿,又缺乏物资,日军的暴虐本性进一步暴露,在各地烧杀抢掠,这进一步激起了民众的反抗。同时,日军极为不适应当地的严寒气候,军中疾病横行,官兵士气低落。

至1922年,随着苏俄境内形势稳定,红军力量壮大,日本已经失去了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攫取更多利益的希望,因此不得不宣布撤军。西伯利亚出兵前后耗资9亿日元,几乎相当于1918年军费的两倍。在此期间,日军阵亡约5千人,伤病数万人,但结果却可谓是劳师无功。

将美国树为头号假想敌

对于日本而言,一战前后这段时间,表面上是大幅扩张"帝国利益"的阶段,其利用列强无暇东顾之机,终于拿到了在日俄战争中未能拿到的诸多利益。但是,日本在一战前后时期的作为,直接影响到美英等国在亚太的利益,造成日本对外关系全面恶化,尤其是日美矛盾进一步激化。

1918年6月,就在美国与日本一同出兵俄国远东时,日本的第二版《帝国国防方针》修订完毕,其中将未来假想敌依次定为俄、美、中三国,并制定了在对美开战后侵占菲律宾和打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计划。而至1923年第三版《帝国国防方针》中,美国已经成为头号假想敌,对俄和对华政策则是"保持威慑势力,实行缓和政策"。在作战计划中,日军打算在战争伊始即攻占菲律宾吕宋岛,消灭美国在关岛基地,并在太平洋上寻机消灭美国主力舰队。

可以说,一战前后日本逐渐将美国树立为未来头号假想敌的过程,也正是所谓"日本帝国"逐渐迈向疯狂和灭亡的加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