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刘居英就东风113研制问题做了专题发言。他在发言中质问赵尔陆:(1)东风113飞机经过几次审查,都是可靠可行的,为什么到处吹冷风?在各种公开会议上,你都同意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推不动。在工厂做的大部分产品都没有做出来。这是为什么?(2)到底谁执行了中央指示?谁又没有执行中央指示,你为什么不执行中央指示?(3)为什么表面一套,背后一套?(4)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创造?为什么采用偷天换日,偷梁换柱,顶、挤、拖的手法,千方百计刁难和压抑初生的新生事物?
在三级干部会议上,着重追究赵尔陆等的个人责任,甚至把东风113飞机因物质技术条件不具备而研制不下去的问题,硬说成是由于赵尔陆、王西萍等的故意消极抵制,实在有失公允。会上,还把问题提到"国防工业中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作为执行了所谓彭、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进行批判斗争。这显然是1959年中共中央庐山会议原安排纠"左"、后来却反而批右的错误在国防工业的延伸 ,是当时夸大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形势严重性的一种反映。
曲终人散,"双二五"战机成泡影
1961年初.国防科委成立航空研究院,沈阳飞机设计室的设计人员划归航空研究院建制。东风113的设计工作也随之转到航空研究院。1961年4月,三机部根据贺龙的指示,明确集中力量搞歼6(米格-19)优质过关,东风113试制暂停。
1961年6月1日,国防工委党组向中央报告:"为了缩短战线,集中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把'米格'-19和'米格'-21搞出来,东风113暂时适当让一让路,然后在'米格'-21试制成功的基础上再搞东风113。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虽然文件规定,部分东风113的工作仍可继续进行,但实际上停止了,也就这样下马了。哈军工把在厂参加东风113设计的部分教员调回学院。毕业学员除分配其他单位的外,其余都分配到航空研究院工作。至此"双二五"东风113的研制曲终人散。
在1958年特定的政治形势下,我国航空工业自行设计制造飞机的尝试遭遇到挫折。歼教-1试制成功了,但军方未能列装,留下了遗憾;东风104与东风107,初始阶段还能按科学规律办事,后来与东风113竞相攀比,不得不中途夭折,东风113,立志"超英赶美",设计指标严重脱离我国国情和航空工业实际,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