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期间,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集团为了打通支援东线盟友俄国的海上通道,出动50余万大军,在邻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加利波利半岛发起大规模两栖登陆战。然而,由于协约国军队组织混乱、指挥呆板等原因,这场两栖作战变得旷日持久,最终落得个功败垂成的结果。
战前态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爆发后,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阵营激烈交战。1914年9月的马恩河会战后,英法联军粉碎了德国夺取巴黎、迫降法国的计划,战局呈现对峙局面。然而,在东欧地区单独与德国、奥匈帝国较量的俄国却因屡遭惨败而濒临崩溃,这让英法忧心忡忡。
鉴于俄国盟友局势危急,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提出一项援助俄国的计划--依托占有优势的海军力量,派兵强击沟通地中海和黑海的达达尼尔海峡,在加利波利半岛登陆,直取伊斯坦布尔。这样不仅能击败同盟国阵营的土耳其,还能打开进入黑海的通道,以便将援助俄国的武器和给养运进俄国。
巧合的是,就在丘吉尔提出上述计划的同时,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也向英国发出请求,希望英国对土耳其搞一次牵制性进攻,以便缓解战场上的压力。1915年1月13日,英国政府全票通过了由丘吉尔拟订的作战计划。
战役过程
为了拿下达达尼尔海峡,协约国出动了62艘战舰(包括18艘英国主力舰和4艘法国战列舰),由英国海军上将卡登负责指挥。
1915年2月19日至3月11日,卡登指挥舰队用舰炮火力和渗透上岸的爆破组摧毁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的土耳其要塞,并在海峡周围展开扫雷作业。然而,由于天气条件恶劣且缺乏专业扫雷力量(扫雷船以木制渔船为主),卡登拼凑的扫雷船队在土耳其守军残余火炮的零星炮击下,扫雷进度异常缓慢。
呆在后方的丘吉尔对卡登舰队的进展缓慢极为不满,于是决定撤掉卡登的职务,转而任命海军少将德·罗贝克继续指挥舰队。3月18日,罗贝克派出1艘战列舰和15艘前无畏舰(1890年至1905年间建造的主力战舰)发起海上总攻。然而,罗贝克的这次行动却出师不利。在航行途中,法国的"布韦"号和英国的"无敌"号、"大洋"号前无畏舰先后被水雷炸沉。为了避免舰队遭受更大损失,罗贝克不得不命令所有舰只退出海峡,返回爱琴海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