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二战中的苏联坦克,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T-34中型坦克,毕竟这款号称'灰色牲口'的坦克为苏联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凭借数量优势战胜了可怕的德国装甲动物园。但是苏联也通过战争深刻的认识到,经过四年的残酷战争后,T-34中型坦克的潜能已经被挖掘殆尽,T-34中型坦克在战争中日渐攀升的战损数字就是个证明。那么答案很明显了,面对战后风起云涌的时代,苏联急需一款新锐坦克来撑起装甲部队的门面。
一、新坦克时代的黎明
事实上,早在1942年的时候,苏联的军工专家们就开始着手于对T-34中型坦克进行升级。不过当时的战况十分紧张,因此T-34中型坦克运用上的新技术十分有限。在T-34中型坦克为数不多的升级项目中,真正得以将成功运用的就只有T-34/85中型坦克这一款罢了。尽管只是简单的将炮塔重新进行设计,并且将主炮更换成85毫米坦克炮用以提升作战能力,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这是苏联较为有效的一种可以应对德国装甲动物的坦克。
可就和我们知道的一样,即便是T-34/85中型坦克,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是有些差强人意,85毫米火炮对德国新锐坦克如黑豹中型坦克和虎式重型坦克的效果十分有限,往往还是要走回到以数量取胜的办法。虽然这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办法也不是不可取,但苏联装甲部队的指挥官只要一看自己的死伤数字,基本是看一次心里凉一次。一句话,苏联还是需要更好的坦克来让小伙子们驾驶,而不是让小伙子们用T-34去勇敢的'淹死'敌人。
基于这个观念,苏联也有着手于重型坦克的研发,IS-2重型坦克和IS-3重型坦克就是苏联当时用来对付德国动物园的大杀器。可这些重型坦克数量太少,进攻作战里大多数时候都不太够用。这一局面迫使苏联开发新的中型坦克,其成果是1943年由莫洛佐夫设计局研发的T-44中型坦克,该坦克在T-34中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发,采用了扭杆悬挂和横列引擎,这让其在拥有与T-34中型坦克相当的性能的同时,保证了拥有足够的防御力。
但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它的炮塔尺寸过小,在有限的空间里只能塞进一门85毫米坦克炮,与T-34/85中型坦克没有实际区别。故此,T-44中型坦克在苏联仅有小批量生产,并没有真正达到替换T-34/85中型坦克的目的。而考虑中型坦克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主炮也会口径越来越大,新一代中型坦克的开发也是势在必行。如果苏联不打算让自己在未来复杂的环境中重演坦克危机这种糟心事,新的坦克开发就必须立刻上马。
二、T-54坦克
在1944年10月,苏联的OKB-50设计局基于T-44中型坦克的设计资料,研发了一款中型坦克,原型车在1945年2月完成并投入紧张的测试阶段,这款坦克就是苏联装甲部队未来的主力装备T-54中型坦克。当时苏联对这款新型坦克寄予厚望,所以反复对其进行测试和改进工作。于是这么一款在1945年就进行原型车测试的中型坦克,最后直到1947年才正式开始在苏军内部服役。
T-54中型坦克数据如下,车体长度6.45米,宽度3.37米,高度2.40米,战斗全重37.7吨,车组成员4人。相比于T-34中型坦克,T-54中型坦克的重量有较大提升,但有赖于新的设计,尤其是采用横列发动机等,T-54中型坦克的防护能力有较大提升。在经过多番改进之后,正式生产的T-54中型坦克的车体装甲厚度为正面120毫米、两侧80毫米、底部20毫米、顶部33毫米、尾部45毫米,炮塔装甲厚度为正面200毫米、两侧108毫米、后部65毫米、顶部30毫米。
在火力配置上,T-54中型坦克的研发人员原本计划采用一门122毫米坦克炮,但经过实际测试后发现,若使用这种火炮则坦克的战斗射速大幅度降低,在实战中未必是最有效的。故此,研发人员最后决定为T-54中型坦克配备一门D10T坦克炮,这种口径为100毫米,倍径53.5的坦克炮层配备与SU-100坦克歼击车上,其可靠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过了考验,如今给T-54中型坦克配备也是可堪大用。
与此同时,T-54中型坦克的动力也相对可靠,其采用的发动机是V-55 12缸柴油机,能为其提供620马力的澎湃动力,使之在公路上飚出时速48公里的高速,在越野状态下也能飚出30公里的时速。而T-54中型坦克内部的主油箱可以储存580升油料,外部副油箱可以储存180升油料,其后的改进型则有进一步增加,让其续航能力可以突破600公里。综上所述,T-54中型坦克可以说是苏联经历了东线坦克大战后,其坦克工业累积经验后形成的大成之作。
三、T-54/55坦克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T-54中型坦克还不可能抵达至完美,它的设计在后续又被进一步加强。比如说在量产了两年后的1949,其炮塔从类似于T-34中型坦克的鹅卵形炮塔,变成了现在广为人知的半球形炮塔,这一炮塔结构对于防护力有更高的提升,主炮也换成了拥有STp-1型垂直稳定器的D-10TG坦克炮。同时一堆新的装置也都安置在T-54A中型坦克上,比如说配备了潜渡用的通气装置,新的观瞄镜、红外潜望镜和红外大灯、更好的电台、自动灭火器和多级空气过滤器等等。
这些关键配件的加入大大加强了T-54A中型坦克的战力,这也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教训所致。毕竟当时T-34坦克没少因为缺电台和好的观瞄设备而吃亏,后期德国的黑豹中型坦克带了红外大灯的时候,更是让T-34中型坦克损失惨重。讽刺的是,苏军在战前其实开发出了红外大灯,但因价格过于昂贵而没有配备到T-34中型坦克上,而做出此决断的则是开战没多久就因指挥不力而被枪毙的巴甫洛夫大将。有了如此惨痛的教训,现在苏联方面显然是开始不遗余力的给自家坦克装上足够的设备,以避免自己重蹈覆辙。
不过这种改进也不算到了极限,因为摆在苏联面前的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如果爆发核战的话,T-54中型坦克是否能够生存下来?而测试结果是T-54中型坦克或许可以非核爆中心点幸存,可是车组成员却会被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杀死。这一结果大大震撼了苏联军方,因此苏联军方要求对T-54中型坦克进行升级,以便于苏联陆军在未来可能的核战环境中能够战斗下去,而不是装甲部队集体死于放射性物质。
基于这个要求,出现的就是T-55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从外观上看与标准的T-54中型坦克没有多少区别。但实际上T-55中型坦克加装了一套核生化防护装置,该装置在探测到伽马射线0.3秒后就会启动,能够保护车组成员免受放射性射线的伤害。同时该坦克还配备了新的空气过滤系统和超压装置,能够保证车组免于遭到放射性颗粒物与有毒气体的伤害。为了保险起见,车体内部也有加装含铅的树脂材料构成防辐射内衬层,进一步加强了坦克的三防能力。
结语
在经过了这一连串升级之后,T-55中型坦克已经完全符合了苏联军方的需求。尽管其是T-54中型坦克的升级型号,但出于某些原因,苏联军方还是为其赋予了T-55中型坦克的编号。而我们俗称的T-54/55坦克也就是这么来的。但就实际上而言,此时的T-54/55坦克在综合性能上已经超过了IS-3重型坦克,苏联本身也对传统的中型坦克与重型坦克失去了兴趣,所以也就顺应潮流将其归类于第一代主战坦克。从此这种苏制坦克走向了世界,成了活跃至今的战地老兵。
参考文献:《Jane's Armour and Artillery》
《Tanks: Main Battle and Light Ta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