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 正文

中国在汉朝首次跻身世界强军 有力反驳流传已久谣言

时间:2016-04-15 18:22:05        来源:新浪网军事

百炼钢可进一步排除夹杂、均匀成份、致密组织,有时还可细化晶粒,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综合机械性能。但因制作过程中需反复加热锻打,故劳动量较大,生产率较低,金属消耗率高,这种工艺主要用来制作宝刀、宝剑一类名贵器物,普通兵器、工具上使用较少(《中国古代金属冶炼加工工程技术史》)。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贵。

早期制钢术和锻打加工不可分割,为适应钢质器件的不同要求,热处理工艺也相应有所发展。和先秦偶一为之的淬火例子相比,汉代淬火实例变的越来越多,如辽阳三道濠西汉铁剑、满城汉墓刘胜佩剑、河南密县古桧城铁凿、铁刀,扶风汉剑、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满城3器、南越王墓钢剑、卅湅大刀等等等皆为淬火实例。从金相显微角度说,淬火可以获得坚硬的马氏体组织,大大提高钢硬度。当然硬度的提升同时会带来脆性的增加,为保持武器韧性,汉代又创造了局部淬火技术。即对需要硬度的刃部进行淬火,而对脊部不做处理。

中国在汉朝首次跻身世界强军 有力反驳流传已久谣言

满城汉墓刘胜佩剑即属此类。"佩剑的热处理是采用局部淬火,只有剑的刃部观察到淬火马氏体组织,某些区域发现上贝氏体,而佩剑的脊部只有珠光体加少量铁素体组织。这样的热处理使佩剑的刃部具有高硬度,而脊部有较低的硬度和较高的刃性"(北京钢铁学院金相实验室《满城汉墓部分金属器的金相分析报告》)。刃部的微观硬度经测定约为900公斤/平方毫米。而芯部的平均硬度约为220~300公斤/平方毫米,这样刚柔并济的性能是前代所未有的,乃汉代钢铁兵器的典范之作。

炼钢术,折叠锻打工艺以及局部淬火技术都使得汉朝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发展的高峰,并且第一次达到了同时期世界范围内的冶金一流水平,和中国以西诸文明能够一较高下,一洗钢铁时代冶金史落后于西方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