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说,开明君主当政时,智者被提拔任用,小人谗佞者蛰伏不被起用。昏君当政,把小人留身边,贤臣不受重用被贬放到远地。柳宗元以愚假托,讽喻当今小人得势,智者遭贬;顺势推说,当政的宪宗皇帝自然也不是什么明君。
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是在荒蛮贬境里度过的。这是一场人生的炼狱。柳宗元用血泪凝成了他的诗文,从而成就了他思想和文学的辉煌。柳宗元仿楚辞写哀愤,赞抗藩英雄,用寓言讽时事,用游记写山水,书人物传记,都是空前绝后的。柳宗元的诗文贴近社会现实,他记事论人,写景抒情,指斥时弊。其用笔犀利,深邃、幽婉。他讽刺嘲弄,文如匕首、刺枪。这我们在上次讲座时都详细论说过。俗话说:文如其人。人的性情和经历不同,为文的外在表现也大相径庭。有豪放大气的,有深沉婉约的,有华美绮丽的,有闲适旷达的,还有虚徒其表,华而不实的。
柳宗元衣冠冢
柳宗元文章虽然带着贬境的烙印,但他继承和开创了别人没有的文学样式,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明、愤和娱。明是文以明道,即用文辞褒贬时政,兴利除弊,这在柳文里随处可见。愤是愤世之作。它不是历代有人说的贬文,那是不公正的说辞。清代林纾说:"发其无尽之牢骚,泄其一腔之悲愤,楚声满纸,读之肃然。"这是正义的愤怒、不满和抗争。
古时有大智若愚之说。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说:大勇者表面像胆小、害怕的样子;才智很高的人往往不露锋芒,外表装得好象很愚笨似的。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柳宗元是智者、仁者,他爱永州山水,却故意把身边八景以愚相称,曾作《八愚诗》,刻记在溪石上。这显然是偱儒道自慰,以发泄胸中的郁闷。柳宗元这样做,也是为"不露一迹",免受伤害。 《愚溪对》与《愚溪诗序》是姊妹篇。柳宗元借改溪名为题,讽喻和抨击当时社会愚智不辨﹑善恶颠倒。文章以托梦﹑与溪水神对话等寓言形式来辨说"愚溪"之事,形象生动﹑自然流畅,不觉中让读者走入梦境,和主人一起兴叹起伏。文中述说的恶溪﹑溺水﹑浊水﹑黑水﹑贪泉,明显是影射凶恶﹑腐朽﹑污浊﹑贪婪﹑黑暗的社会现实;而坎井﹑榛棘﹑毒蛇是暗喻谗佞小人和朝廷守旧派势力。
柳宗元说,开明君主当政时,智者被提拔任用,小人谗佞者蛰伏不被起用。昏君当政,把小人留身边,贤臣不受重用被贬放到远地。柳宗元以愚假托,讽喻当今小人得势,智者遭贬;顺势推说,当政的宪宗皇帝自然也不是什么明君。如此巧手设喻,让对手如刺哽喉。柳宗元说:他就是脚踏陷阱,头顶木石,身处荆棘和毒蛇险境,也不惧怕。丢掉什么,得到什么,都不在意;受进用不自满,遭贬退不自馁;孤寂昏暗,他也不会克制自己激愤的心情。这就是他说的愚。其势如火山爆发,要烧毁那些昏暗之物。
有话不能直说,反要自愚讽世,柳宗元内心的情感是很痛苦的。《对贺者》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有个从京城来的人,见到柳宗元说:我听说你获罪被贬在这,本来是想来吊唁你的。可看你面貌,旷远无牵挂的样子,挺潇洒啊!看来我吊唁你是多此一举,我应反过来称贺你啊!古时吊生为唁,吊死为吊。此人以吊唁为名,是想看柳宗元笑话,明显不怀什么好意。柳宗元回对他说:我蒙耻遭贬,"以待不测之诛",整日流汗而战慄,已是接近坟墓的人了,能"苟生幸存"也就万幸了。你却以什么"浩浩然"之貌来贺我,这让我怎么承受啊?"嘻笑之怒,甚乎裂眥(zì眼角);长歌之哀,过乎恸哭。"柳宗元斥责他,你哪里知道我这旷远无牵挂样子的内里是一种什么样的忧惧啊?你闭上嘴吧!一生儒雅的柳宗元,近乎用粗话呵斥他,可见忧惧痛苦的心情压抑地柳宗元喘不过气来。
柳宗元死后没有三年,有僧人游零陵,他回去告诉刘禹锡说,愚溪已荒漠了;愚溪泉边的怪石,也几乎都被洛阳大族和有势力的人取走了。破败的草堂还有燕子飞来,荒草满屋,山榴树依旧开放。草丛中残墙坏壁,周围的树木都归邻家。"残阳寂寞出樵车。""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刘禹锡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宋新安汪藻《永州柳先生祠堂记》说:"绍兴十四年,予来零陵,去先生三百余年,求先生遗迹,如愚溪﹑钴鉧潭﹑南涧﹑朝阳岩之类皆在,独龙兴寺并先生故居愚堂﹑愚亭者,已凐芜不可识。"现今这些已都荡然无存了,唯愚溪还依稀留存点影子。站在柳子庙山门旁的石桥上望着溪水,久久地,久久地,怎么也回不到柳子的梦境里去了。
下面我们说说娱,也就是娱乐的娱。柳宗元的娱是在山水间舒缓心志。他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华章和美文,这是在痛苦逆境里崩发出来的美。游山水赏玩,古已有之。帝王出游称游幸。《辽史》有《游幸表》。而随季节出游打猎称游猎。汉代文章大家司马相如有《子虚赋》夸耀齐楚帝王花园之大,游猎之盛。其文深受世人称道,司马相如也由此扬名。可这都是些御用文人的谄媚之作。《诗经•周南•汉广》说:"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里的游女显然不是单纯的游乐之女。春秋战国时的游士,周游列国,靠嘴皮子取悦君王,仗侠为权势谋事,记述他们的文字都是辩说之辞。古时有游学之风,有人周游讲学,有人外出求学。专门用文字记述出游的应始之《水经注》,这是北魏人郦道元为三国时《水经》一书所作的注。可惜《水经注》对山水的描写都是一些片段,并没有形成独立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