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 正文

文学家柳宗元:忧患铸就的诗文

时间:2016-04-15 18:14:26        来源:新浪历史

游记本是赏山水娱心之作,而柳宗元的游记透出的却是一种带着苦涩的娱。高洁、深幽、凄清是柳宗元游记的主调,这与他为人和心境相关。与一般赏景而记山水不一样,柳宗元所写的山水里面寄托着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悲愤感情,这和他在其他文章里的心绪和情感是一致的。柳宗元把山水作为知己,借景写人,借物写心,景物里充满了感情色彩,字里行间或隐或显着作者的影子,他把山水人格化感情化了。柳宗元的文章,如云彩波澜起伏,有官止神行之象。这是说你眼睛离开了,文章的神韵还在人的脑海里游荡。读柳宗元的文章就是这样。柳文记山水最奇崛,千姿百态,变化莫测。他写山石,说如牛马下山饮水,如熊罴争奔登山;写游鱼,说像在透明的空气中游弋;说山泉景色灵动,人被如诗如画般的情景陶醉了。说风吹草木,韵声在崖谷中振荡。被吹动的草木静下来了,可它发出的声音还在远处回响。有声有色,意趣无穷,人的情感也情不自禁地随着在空中飘荡。出神入化,写得太美了。这在他之前和之后都没有人能做到。柳宗元是中国山水游记的奠基者。

《零陵三亭记》是柳宗元在永州为同乡薛存义修三亭等游览景观所作的记文,很值得一读,所记之事震人耳廓,开启千载大众旅游之先河。柳宗元对薛存义在辖县开辟景观大加赞赏,说他建立衣食住行各种设施,"宾以燕好(宴席),旅以宾舍",是古之首创,认为这是"以玩替政,以荒去理",有助于政事,造福于民的好事。柳宗元说:认为观赏游览场所与政事无关,是少见识,没道理的。人气不顺会使心虑焦躁烦乱,眼目堵塞则心志停滞,不流通。君子必有游玩休闲之物,有高尚明达的设施和去处。而"嘉木美卉,垂水丛峰" 、"鱼乐广闲,鸟慕静深",这会使人心舒志宁。旅游是恒久有益的事。这也是我们今人旅游之理。千载之前,敢昌此举,敢发此声,只有柳宗元。

除永州八记外,柳宗元其他记景的文章也写得非常精美。这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奇事。《马退山茅亭记》,钟灵毓秀话茅亭,是柳文记景最出彩的一篇。钟灵毓(yù)秀是一句古语,一般人不会深解其意,也很少使用,只是偶尔在文化色彩较浓的场合用到它。因毓字有"生育、养育"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这是古语的引申意。查《辞海》对该词的解注:"谓天地间灵秀之气所聚,亦省称'钟秀'。"这有点费解,天地间灵秀之气汇聚所形成的气象和氛围是什么样,人们只能按个人的灵性和感悟去理解了。这里有点宗教神秘的色彩。今人读古文象看天书,其实文字因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异样,隔时空地域就不认识了。所以,《辞海》引用柳宗元使用该词的例句来帮人理解词意。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说:"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这句话的意思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天地间的钟灵毓秀的景象不限于象马退山这样偏远的地方。句中有"钟秀"字样,但这是词语使用的例证,并不涉及该词的解读,因此对词意还是不甚明了。

柳宗元是我国有唐以来,善书古文第一人,他玩赏山水和和写游记的水平,是后人望尘莫及的。柳宗元善记,这篇记述茅亭的文章,连标题在内只有二百六十三字,可是却把茅亭、山势、游者对钟秀之感,书写的酣畅淋漓。茅亭是用随手可拾的山草树枝搭就的,没有雕梁画栋的廊柱,不用砍削架亭的椽子,茅草亭盖也不用剪裁修饰,也不砌垒护墙,"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茅亭所在的大山,"崒(zù)然起于莽蒼之中,驰奔云矗(chù),亘数十百里,尾蟠(pán)荒陬(zōu),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这段对茅亭周围山势的描绘,大气惊世。其突起莽苍,如驰龙卧云。首衔大溪,尾接荒谷。四周群山,形朝拱之势。由于"壤接荒服",在九州之外,蛮夷之边,驾八骏之乘,肆意远游的周穆王也难游到这里,着木屐善登山的谢灵运也攀不到此处。"岩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茅亭建成后,一群华服雅士,手挥桐木做的丝弦琴,放眼环云,爽气绕袖。对酒当歌,狂呼大叫。一时间把天地万物之灵秀,尽收掌间。何等豪爽,何等快意啊。清代顺治年间的丁炜说:唐人说柳子厚诸记,以马退山茅亭为第一,谓其发秾纤(大小粗细)于简约,存至味于平淡,兹篇实尔神似。说这是子厚第一游记好象有点言过其实,但能把天地山川之灵秀,万类之极至收于百字之间不能说不简约;叙物界之大气,把游者之豪放在仅有区区几重茅草的荒野小亭之间,称其手法平淡精妙当不为过。

翻检史书,很难找出一篇象柳文这样耀人眼目的华章来。柳宗元文尾有一句点睛之语:"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在其他文章里,柳宗元也说到过。一千多年前就对审美关系有这样精到的认识,实在让人折服。何为美,到今天也没能说清楚。美是对人而言的,因人的喜爱和欣赏才有美;美因人而显,因人而彰,这应该不无道理。柳宗元说:"兰亭也,不遭右军(指王羲之),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柳宗元为茅亭作记,是想让这一"盛迹"不被荒野淹没。可沧海桑田,岁月流逝,当年茅亭的遗迹怕早就荡然无存了。而柳宗元的茅亭记却不会,它将伴着文字的生命在时光中流动着。

文如其人,诗歌更是如此。以情感为生命的诗,张扬的是为人和气质。对诗人来说,内在精神里的东西才是诗风诗貌形成的根本原因。荆轲、项羽、刘邦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他们都有一首诗传世于今。那时诗歌并不发达,他们的诗都是使用极尽白话的口语加语助词"兮"字随情脱口吟就的,可其诗里透出的气势和精神几千年的时空都没能罩住它们,把为义就死的侠客、四面楚歌绝境无奈的楚王、衣锦还乡志满意得的帝王活脱脱地凸现在世人面前。诗里的用语只有诗者本人才能吟唱出那样的话来。柳宗元是个文人,他遭难处贬境,所以为人格外内敛,而为文作诗,表达情感的方式,自然与人不一样。柳诗峻洁,情致深沉委宛,诗里总是隐约透着一种孤傲的情趣,诗意也更加幽远。他的代表作《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茫茫的江雪,群山中的鸟都飞走了,山间路径也不见人的踪迹。空寂寥寥,整幅画面突现一个寒江独钓的老翁。表面看是写江雪﹑孤舟﹑老翁,可冷峻﹑幽寂﹑深邃里透出的却是孤独和高傲的幽情。柳宗元这是"托此自高"。短短二十字的五言诗,绝妙地展示出诗人的人格风貌,成了传咏千古的绝唱。

柳文的特点有两点:一是奥古,一是简洁。所谓奥古,不是溺古,钻故纸堆,;也不是偱规蹈矩,食古不化;而是博古,博大精深;短短的数百字,通晓古今。柳宗元的文章是博采众家之长以寓其理。唐时有志于古文运动的人不少,可都是有心力不足,没这个文学功底,唯有柳宗元用他辉煌的文学成就践行了这一运动。说到简洁,清代徐经说:对三代以下的文章典籍, 后世史官,有数百卷不能尽者,而柳宗元仅用几句话就概括出来了。柳宗元有一句著名的话:"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言止。"短短数语,道出了为文的重要法门,成了后世读书人写文章遵奉的法典。柳宗元的文学名篇大都数百字,字字珠玉,如诗如画,有如神来之笔。不像我们有的今人,洋洋洒洒,没有几句有用的话,往往看了半天,也不知到底要说些什么。柳宗元还有一至理名言应刻石警世。柳宗元说:"君子之学,将有以异也,必先究穷其书,究穷而不得焉,乃可以立而正也。"这是说,作学问的人要想创立新的说法,必要读尽天下书,不能随便没来由地标新立异。柳宗元这好像是在说我们今人的事,现在一些所谓学者,浅尝辄止,只读了些皮毛,连古人的原著都没看,就东抄西拼,胡乱发议论立言,害人害己,遗害无穷。这是应该引起世人警觉和讨罚的

下一讲说柳宗元不识时务是最大的历史误区,欢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