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近代史 > 正文

清末五大臣出洋:展现怎样中国形象

时间:2016-04-15 18:23:42        来源:看历史

回国后,戴鸿慈曾有过这样一番议论:美国是民主之国,但美国的民主选举,也伴随着弊端。而说到自由,大家都说自由就是不受压制为所欲为,而我看来,欧美的人民,也要相待以信,相接以礼,守法律,顾公德,每时每刻都是有约束的。这才是自由的真相--应该说,戴鸿慈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观察,已经相当深入了。

此次,西方人给中国人一直是红地毯待遇。载泽回国后的一番话道出真谛:造成如此状况,一在国势太弱,二在政体特殊,"故谓专制,谓为半开化而不以同等之国相待"。也就是说,西方人作为强者,在弱者、尤其是"半开化"的国家面前,更容易宽宏慷慨。载泽感受到的仍是一种"轻侮"。他更加急迫地希望中国实行宪政:惟有"改行宪政,则鄙我者,转而敬我,将变其侵略之政策,为平和之邦交"。

匆忙收官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1906年7月17日),戴鸿慈、端方这一路考察团抵达香港。此前的7月12日,载泽那一路人马已经回到上海。离家乡只有咫尺之遥了,戴鸿慈的家人都到香港的码头迎接。戴这才知道,自己的第六子已经夭折半年了。

眼下对于载泽、戴鸿慈等出洋五大臣来说,最要紧的事是说服朝廷,尽快实行立宪变法。回到北京以后,他们接连上折,又亲见慈禧和光绪,面陈变革之必要。

1906年9月1日,也就是五大臣出洋归来一个多月之后,清廷正式宣布预备立宪。但是,比起30多年前考察西方后立意变法的日本人,中国人命运多舛。革命风暴已经山雨欲来,没有从容改革的时间了。

1908年11月14日和15日,光绪和慈禧相继驾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被推翻,共和国成立。再往后,是没完没了的战争与动乱,中国的国门,时而开启,时而关闭。五大臣出洋的事情,当时国人追赶世界潮流的急迫之情和对国家前途的种种设想,都被埋进历史废墟之中。

一直到了1996年,一位叫夏白鸽的中国留学生,在德国进行一项研究时,惊讶地看到了一批当年清末五大臣出洋时留下的记录,德国人为那次考察留下的相片就有数册,至少还有德国好几个部委的8份详尽报告。阅读这些材料,夏白鸽看不出一点对中国人的敌意。然而,多年以来这段历史被尘封在档案堆里,当再被翻出时,连德国人自己都非常惊讶。夏白鸽记得他看过德国的一本著名的世界编年史,在1906年卷中,只收了一张中国的照片,根本没提中国政府考察团的来访之事。

或许,那才是当时的中国在西方人心目中的真实地位,这个老大"中央帝国"实际早被放到世界边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