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空航天 > 正文

我国北斗再立大功!让美国航母“无路可走”,GPS霸权终被打破

时间:2023-10-22 15:33:28        来源:都市军事

 1993年发生的“银河号”事件,堪称建国以来中国人感到最耻辱的时刻之一。

那一年,我国的一艘货轮被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在公海整整逼停了33天。

为了船员的安危,我国的领导人咬一咬牙,对美国让步,允许它们对银河号进行不合理的搜查。

 

“银河号”事件既是美国无耻霸权主义的胜利,同时也不可否认是GpS这一技术的胜利。因此此后我国痛定思痛,研发了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

我们曾经所受的耻辱,将在2021年如数奉还到美国的航母编队身上。

今年的6月17日,美国海军又在南海领域和我国解放军对峙,这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直接给它一个下马威。

美国的GpS霸权

自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开始,美国就利用其控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军事打击和政治控制,这种利用技术优势牟取霸权的做法,已经严重危害世界和平与各国利益。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大规模使用GpS制导的巡航导弹、炸弹及空袭的方式击溃伊拉克军队。

当时伊拉克军队完全不知自己已暴露在美军的卫星监视下,任何行动都落入美军眼中。在美军利用GpS获取的精确目标定位数据辅助下,其基地、指挥部、雷达站、空军机场等重要目标都遭到摧毁。

伊拉克虽有大量先进坦克和飞机,但因无法定位与制导而沦为等待葬身的困兽。一个月时间,伊拉克军队就死伤十多万,不战而降。

这场战争令各国突然认识到,原来当代战争已不仅仅是谁拥有更多坦克大炮之争,精准的信息与导航定位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而这种优势几乎被美国独占。美国意识到这一点后,为了长期掌控对手动向,开始以各种手段强制或诱使其他国家使用GpS。

例如向伊拉克提供廉价的GpS终端,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前突然断绝其信号,向“友好”国家如沙特、科威特等提供军用GpS设备以获悉其敏感基地信息,或者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民用GpS功能以让其依赖。

这种出于军事目的的GpS供给与依赖,让美国可以对全球实施无孔不入的监视与打击。只要任何国家的行动对美国不利,无论与美是否存在直接冲突,美国都可以立即拿掉导航眼镜,让对手头晕目眩,伊拉克两次突然失去导航信号就是鲜活教训。

美国的GpS霸权也让其可以随意对其他主权国家的利益与尊严进行践踏。如任意派遣航母军舰进入其领海,在与其存在纠纷时任意断绝其GpS信号,导致社会瘫痪,所有这些行为都利用了GpS技术优势,严重损害了世界多极化进程与各国正当权益。

针对美国的技术霸权,世界各国积极研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迫在眉睫。这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技术独立,也关乎重拾被剥夺的导航主权。

我国成功研制的北斗系统正逐步结束对美国GpS的依赖,让我军重夺信息主动权。这对我国保卫国土、反制霸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霸权的崩塌

长期以来,GpS一直被视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冷战产物,GpS源于美国军方需求,一度成为美国实现全球军事控制的利器。

1991年海湾战争中,GpS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美军击溃伊拉克军队。

但GpS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2021年,一起意外的发生揭示了GpS的脆弱性。当时,一艘美国航母群在南海执行任务,却突然收到设施损坏、导航系统瘫痪的紧急报告。

究其原因,是我国北斗系统发出的干扰信号,导致航母陷入迷航状态。这一事件震惊美军,因为他们过分依赖GpS,现如今一旦出现意外就不知所措。

这次事件也让世人意识到,GpS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美国在冷战时期研发GpS,目的在于获得信息优势和军事控制权。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一系统的脆弱性也暴露无遗。

比如信号可被外国恶意干扰,卫星数量有限,容易中断服务。这些问题在我国北斗系统面前,变得越来越明显。

1994年,中国启动北斗工程,意在打破美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垄断。经过20多年发展,北斗已经建成包括55颗卫星的完整系统,提供精确的定位、导航等服务。

北斗采用多轨道组网,确保至少能接收到5颗卫星信号,大大提升了稳定性。与GpS相比,北斗的信号更稳定,定位精度更高,对中国国防安全的保障更有利。

现在,在中国及亚太区域,北斗的服务质量已经明显超过GpS。

北斗的诸多优势源自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不懈研究,持续创新,终于攻克了卫星导航的核心技术,使北斗的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北斗工程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不俗的创造力。

相信未来不久,GpS在全球范围的主导地位将被北斗所取代,中国将在卫星导航领域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央。

北斗的崛起

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83年,中国开始探索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的路子。

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相关研究被迫中断。直到1993年,我国才正式提出建立北斗导航系统项目。1994年,“北斗导航”项目正式启动。

北斗项目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短缺且技术积累不足。更让研究人员焦虑的是,两年后爆发的台海危机突显出自主导航系统的迫切需求。

在时间与条件都不充裕的情况下,科研人员不畏艰难,终于在2000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这标志着中国卫星导航事业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尽管北斗一号卫星实现了简单的定位与通信功能,与GpS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在持续攻关下,2009年北斗二号卫星得以问世。

2022年,北斗三号星座正式建成,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现如今,北斗已形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可为各类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导航服务。

北斗系统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核心航天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北斗的崛起展现了中国科技自主创新与制造能力的进步,也使国防实力达到新的高度。

迈过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北斗导航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中国人民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北斗系统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造福人类文明进步事业。

回顾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感慨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勤奋与坚持。当年北斗项目立项时,许多专家学者便指出我国缺乏卫星制造经验,要实现自主导航无异于登天。

但科研团队没有气馁,他们白天全部投入研制工作,晚上则互相交流技术心得,与时间赛跑。为确保北斗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参与研制的每一位专家都无私奉献,视卫星为自己的孩子。

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前景广阔。在军事领域,它大幅提高了解放军武器的制导精度和作战协同能力。

在民用领域,北斗导航可应用于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救灾救援等,造福人民生活。“北斗精神”的培育与传承,也将激励中国人民在各行各业开拓进取、创造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航天科技体系,培养了大批航天人才,为北斗等重大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中国的科研条件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在更多前沿领域实现突破,推动国家进步和振兴。

结语

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话语权,核心技术是产业革命的基石。在过去的产业革命中,那些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国家往往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导者。

 

如今,在人工智能、5G通信、卫星导航等领域,核心技术的争夺愈发激烈,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在未来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而中国北斗作为国产技术突破极为重要的一步,同时也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