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6日午饭时分,广州市站前路西村三约大街一栋老楼中一个白天也必须开着灯的房间里,原国民革命军老兵张访朋的侄子正在大声地用客家话念一封张当年的对手--日军老兵薮下熏的来信。张访朋认真地听着,擂茶也忘了吃。这个日本老兵既是他的老对手,也是他的老朋友,先后在中国见过九次面。
1944年,张访朋的部队与薮下熏的部队交手时,张是战车防御枪中队的中队长。他对记者说,抗日战争中,他与日军战车(坦克/装甲车)两度交手,一胜一败,非常具有戏剧性。
许昌城首遇日军战车
孤师坚守20小时五将领殉国
老人至今仍对高中历史课本上的一句话耿耿于怀--"日军轻取许昌"。张访朋提高声调说,这是违背史实的,这污辱了抗日先烈。张访朋说:"死去的战友已经不会说话了,我要把历史的真相讲出来,每讲一次,我心里就宽慰一些。"退休后的二十多年,他九次到许昌和其他抗日战场,了解抗战史实,并在广州、许昌等地对大中学生演讲,宣讲先烈的抗战事迹。
修防御工事预备死守许昌城
1943年,张访朋所在的新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中将)担任中牟县新黄河(今贾鲁河)河防,同年十一月,该师奉命归属第一战区第二十八集团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刘昌义中将)序列,参加了军部在新郑县组织的整训。
张访朋带的连成了师里的最出色的连队。全师军事训练比赛、军容和内务比赛全获第一。除了成为模范连,他们连还是师里的仪仗队,不时接受军长刘昌义和军训部视察团的检阅。
1944年3月,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下令新二十九师守卫许昌。
许昌位于中原腹地,是平汉铁路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城墙在讨冯阎战争后被拆除,只留下土围子。唯一可称道的是城四周有护城河,比一般护城河宽大,是良好的防守屏障。日军要打通平汉线,必须要拿下许昌。
但实际上,防守许昌的只有一个师:新二十九师,兵力不过三千人,装备几乎可说得上是国军中最差的。新二十九师进入许昌后,在残存的城墙根上修建明碉暗堡。张访朋的第一连由于是精锐部队,被布置到估计会正面迎敌的许昌城北面。张访朋带着部队驻扎到了城外东北方向的河湾与赵湾之间。
张访朋还记得当年是怎么修筑防御工事的。首先,在两个村之间挖一个半圆形的工事,包括机枪掩体、步枪掩体,两边有交通壕。防御阵地前120米左右由工兵布铁丝网。铁丝网外是地雷群,地雷群外就是鹿砦。离防御阵地四五百米的地方,挖深4米、宽4 米,长达400米的防堑壕,主要是为了防止日军战车冲锋的。为防止战车压塌壕沟,还在里面装上钢板。花了大约二十天,全部工事完成。张访朋骄傲地说,"真是深沟固垒,已准备好死守许昌城了。"
日军于1944年4月18日渡过黄河。至4月23日,日军相继攻陷郑州、新郑、尉氏、汜水、密县。然后偷偷地把第三十七师团、第六十二师团与独立第七旅团南调,将许昌团团围住。又调来战车及装甲汽车近百辆。张访朋说,日军明显要用"牛刀宰鸡"的战术,要在极短时间内拿下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