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解放战争 > 正文

晋察冀根据地:在敌后建起新中国的雏形

时间:2016-04-15 17:22:57        来源:环球网

收编杂色武装,也是晋察冀武装力量发展的一个方面。

父亲后来回忆说:"我们创建根据地之初,大家常用这样一句话形容杂色武装之多之广:'司令遍天下,主任赛牛毛'。几个人,几条枪聚在一起,就可以自称司令。特别是河北省杂色武装较多……仅北平到保定的铁路两侧,就有十几股较大的杂牌军队。我们不是八路军吗?他们也自称是什么'七路军'、'九路军'、'十路军',招牌比你还大。"

到1939年底,经收编、改造,各路杂色武装基本上都销声匿迹,晋察冀顿时变得"干净"了。

到抗日战争胜利时,晋察冀军区的主力部队发展到32万余人,民兵发展到90余万人,主力部队扩大了100倍。

晋察冀根据地:在敌后建起新中国的雏形

父亲曾给边区的部队起过这样一个名字,叫做"子弟兵"。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来晋察冀考察之后,撰写了《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书中热情地称颂道:"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坚决打鬼子的抗日部队的兄弟,是在晋察冀生了根儿的抗日军。"

后来,"人民子弟兵"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名词,沿用至今。

晋察冀根据地:在敌后建起新中国的雏形

1938年6月,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来晋察冀之前,在延安,毛泽东专门同他谈了话。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