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美国终于开口承认,“关税战就是针对中国的”,这是否意味着强硬背后藏着忌惮?美国真的“怂了”,还是我们误入了对方早已铺好的棋局?
真相往往藏在细节中,而答案,也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
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出招,关税战升级
2025年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关税战上有了新动作。
他宣布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4%进一步提高到125%,即刻生效。
同时,他给了除中国外的70多个国家一个缓冲期,暂停对它们新增关税90天,以便达成新的贸易协议。
不过,特朗普并没有完全收手,仍然要对所有国家继续征收10%的基础关税。
白宫随后补充说,由于加拿大和墨西哥在谈判中态度强硬,不愿做出让步,因此美国将继续对它们维持原有的惩罚性关税,不予豁免。
这些举措表明,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并非完全心甘情愿,特朗普政府内部对高关税政策也存在一定分歧。
这为未来关税战走向埋下了不确定性的种子。
"关税战就是为了针对中国",美国高官公开表态
面对特朗普的新举措,外界议论纷纷。
一些人认为这是美国在关税问题上服软的表现,特朗普感受到了各国尤其是中国反制措施的巨大压力,不得不选择退让。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
毕竟,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利益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贸易战全面升级,最先受伤的肯定是美国自身。
华尔街和美国商界就是最好的例证,每次特朗普对华强硬,美股就应声下跌,美企对华业务就遭重创。
特朗普无法对此视而不见。
但美国政府高官们随即出面澄清。
财政部长贝森特直言不讳地表示,发动关税战就是特朗普的战略考虑,目的就是要针对中国。
他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关税战迫使中国犯错,在国际上丢尽颜面,从而让美国民众真正看清中国的本来面目。
这一表述虽然似是而非,却说出了美国从政者的真实心声。
他们眼中的中国,就是一个必须打压和遏制的对手。
无论手段多么卑劣,目的多么险恶,都在所不惜。
贝森特还透露,美国正在联合盟友国家,酝酿成立一个"对华关税同盟"。
通过集体行动,共同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在不公平贸易问题上让步,以扭转美国和盟友的贸易逆差局面。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损害的不仅是中国利益,也伤及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
以欧洲为例,许多欧洲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生产原料和零部件,再出口到欧洲组装。
如今关税战阻断了这一链条,反而殃及欧洲企业自身。
更何况,从产业结构看,欧洲与美国同属发达经济体,在高科技、金融等领域是竞争对手。
特朗普频频挥舞关税大棒,不仅让欧洲市场战战兢兢,也让欧洲政要对美国的霸凌行径忍无可忍。
美欧结成统一战线对抗中国的前景,其实并不乐观。
谁在关税战中吃亏?各方反应不一
那么,在这场你来我往的关税角力中,到底孰输孰赢,孰强孰弱?
白宫幕僚长米勒对特朗普大加赞赏,称他用高超的谈判技巧和魄力,在短短几天内就扭转了美国多年来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不利地位。
在他的施压下,数十个国家不得不放下架子,主动与美国协商关税减让事宜。
同时,他的出击也成功孤立了中国,让中国在国际舆论中处于被动。
然而,另一些人对此并不认同。
他们指出,美国对许多国家的贸易逆差并不严重,美国的高科技企业每年从全球市场获取的巨额利润,足以弥补货物贸易上的逆差。
特朗普仍然沉浸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式贸易思维中,妄图用关税作为要挟筹码,逼迫他国就范,最终达到美国独享贸易红利的目的。
这种想法不仅落后于时代,也注定不会得逞。
因为时过境迁,单边主义行不通,霸凌行径不得人心。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命运与共。
打击别国就是伤害自己,关起门来搞保护,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反观中国,近年来不断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惠及全球。
正是凭借这种胸怀和气度,中国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这恰恰是美国所缺乏的。
事实上,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除了中国,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经济体也纷纷采取反制措施。
他们或对等征收报复性关税,或寻求WTO仲裁。
这些反制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切实伤害,使美国国内一些力主对华强硬的声音有所收敛。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关税战已使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不降反升,对美元汇率形成巨大压力。
而从国内通胀水平看,受关税影响,许多商品价格节节攀升,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严重侵蚀普通民众的钱袋子。
在多重压力下,特朗普不得不暂缓对多国关税,释放谈判信号。
这充分说明,关税战从来就不是解决方案,最终还是要回到谈判桌前,妥善解决争端。
有台湾学者断言,美国民众的忍耐终究是有限度的,不出一个星期,特朗普就将因内外交困而不得不低头。
果不其然,在强硬了一个多星期后,特朗普开始摸索退路,发出关税战缓和的信号。
但我们也要看到,特朗普并非彻底认怂,他的强硬立场没有根本改变。
暂缓对多国关税,很大程度上只是战术调整,为的是集中力量对付中国。
毕竟,在美国精英阶层看来,中国才是他们的头号假想敌。
只有遏制住中国,美国才能延续自己的霸主地位。
这是特朗普不会放弃的战略目标。
特朗普新举措图穷匕见,对华关税战是主轴
细究特朗普此次关税新政,可以看出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并不高明。
一方面,他确实意识到继续对全球开火,既得罪盟友,又得不到实质性让步,因此选择暂缓对多数国家新增关税,给谈判留出回旋余地。
这其实是在为自己铺设台阶。
因为一味对他国施压,只会事与愿违,引来同样的报复,陷入死循环。
更明智的做法是见好就收,以退为进。
通过缓和对多国的关税,美国可以减轻自身压力,集中精力应对中国。
这不失为一着妙棋。
另一方面,通过大幅提高对中国商品关税,并公开宣称要联合他国对付中国,特朗普将矛头直接对准中国,图穷匕见,将中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很显然,遏制中国发展,打压中国在全球经贸格局中的地位,才是他发动这场关税战的根本目的。
美中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实力相当,难分伯仲。
美国要想在新一轮较量中占据上风,就必须极尽全力,不择手段。
哪怕祸水东引,让更多国家卷入其中,只要对中国不利,都在特朗普的考虑之中。
这正是他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无常,时而强硬、时而缓和的原因。
中国坦然应对,靠实力赢得尊重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代表团沉着冷静,以不卑不亢的姿态应对。
在谈判桌上,中方据理力争,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不接受美方的无理要求和霸凌行径。
中方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有问题可以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但前提是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中国不会屈从于任何外部压力,更不会接受损害自身发展权利的不平等条约。
这一立场坚定而明确,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很多国家由衷赞赏中国的大国风范,认为中国不仅在维护自身权益,也在维护以世贸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
在国际舞台上,中方积极宣介自身立场,以大国担当赢得世界理解和支持。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愿景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携手前行。
在中国推动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谈判进程,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以实际行动引领全球化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这正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的关键所在。
在同美国的周旋中,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定力和战略自信。
我们看到,在中美贸易战阴霾笼罩下,中国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3%,完全在预期目标范围之内。
中国应对贸易战的政策工具箱十分丰富,定向降准、减税降费、扩大开放等一系列举措,对冲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中国拥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如此庞大的内需市场,足以支撑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这也是中国在关税战中的底气所在。
事实终将证明,关税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伤及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最终损人害己。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继续高举自由贸易旗帜,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作出更大贡献。
面对逆流,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人类社会驶向更加光明、繁荣的彼岸。
结语
贸易战带来的阵痛终会过去,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将永远改变。
一个勇于自我革新、坦然面对挑战的中国,必将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和信任。
在逆境中成长,在博弈中突围,中国必将以更加成熟和笃定的步伐,迈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任何阻挡发展进步的行为都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