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尔·博伊尔中将宣布,美军今年夏天将在太平洋举行“史无前例”的多军种联合演习,涉及海、陆、空、太空军及海岸警卫队,甚至拉上盟友,300架战机、25个部署点,模拟“与中国的高强度战争”,架势堪比冷战时期的"重返德国"军演。这场代号“重返太平洋”的演习,号称要测试美军在“广阔战场”上的联合作战能力,以确保“未来冲突中的优势”。这不禁让人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只不过这次"棋盘"换成了广袤的太平洋。
然而,这场演习更像是一场“自我壮胆”的表演。美军高层不断强调“整合盟友”“无缝协同”,恰恰暴露了他们的短板——今天的美国,早已不是冷战时期那个能单挑全球的超级军事强国。
回顾过去几十年,美国的“军事威慑”策略并非无往不利。1996年台海危机,美国派航母威慑,但中国并未退缩,反而加速军事现代化;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美军双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结果中国三大舰队实弹演习,美军最终悄然撤离。
如今,美国又想用同样的套路,在太平洋搞“军事摊牌”,但美国面临的现实情况,我认为与当年有三个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是:中国不是苏联,苏联当年被军备竞赛拖垮,但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战争潜力远超美国。第二个不一样是:美国盟友并非铁板一块,现在欧洲许多国家,都和我们中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德国、法国参加演习,但真打起来,欧洲国家会为了美国利益和中国开战吗?恐怕连日本、澳大利亚都得掂量后果。第三个不一样是,中美两国的工业能力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造船业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倍,仅2023年就交付了2400万载重吨的新船,战时产能足以碾压美国。这让我想起二战时的"自由轮"奇迹,当时美国凭借强大工业基础,三天就能造一艘万吨货轮。而现在的美国呢?一年交付的不足100万载重吨。五角大楼自己都承认,美军弹药库存撑不过一场高强度战争,如今这个剧本可得要由中国来书写了。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军宣布演习计划的同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布了今年将进行50次航天发射的计划。这个数字超过美国所有商业航天公司的发射总和。太空领域的竞争或许比海上演习更能说明问题:真正的实力较量在看不见的科技赛道。
此外一点,美国本土远在万里之外,而中国在西太平洋拥有“主场优势”,美军能维持长期作战吗?更为重要的是,中美都是核大国,战争不是游戏,任何大规模冲突都可能升级为毁灭性战争,我就想问一下,美国真的准备好和中国打一场吗?
现代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俄罗斯尽管军力强大,但在西方制裁下经济遭受重创。中美若发生冲突,拥有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的中国显然更具韧性。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最新报告也承认,在西太平洋地区,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已让美军优势大幅削弱。
特朗普要把军费增加到1万亿美元,首先打关税战,如果关税战打不赢,就对中国来硬的。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看似强硬,实则暴露出战略焦虑。就像拳击比赛中,频繁变换战术的往往是心里没底的一方。
面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施压,我们从不被牵着鼻子走,我们保持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定力,从经济与军事双线应对,美国打关税战,我们就反制;美国搞军事威慑,我们就加强战备。我军近年来的实战化演练,区域拒止能力足够强大,美军已经无法轻易介入。
美国总想用“武力大棒”吓唬中国,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弱国。特朗普政府若真以为靠军演、关税就能让中国屈服,那只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就像当年英国用炮舰政策逼迫清朝,最终却加速了自己的衰落。
真正的强者,不是靠虚张声势,而是靠智慧和实力。 美国若继续沉迷于“军事威慑”的旧剧本,最终只会发现:时代变了,中国不吃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