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图集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在北京举行,其间,一款名为“双曲线二号”的运载火箭首度亮相。据介绍,双曲线二号是国内首枚入轨级别的液氧甲烷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我国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的空白,还让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可实现运载火箭回收的国家,就连俄罗斯,还未实现这一目标。

  2015年12月,美国的SpaceX公司完成了猎鹰9号的首次回收,这一成绩,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在它完成之前,很多专家学者都表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可见其难度有多大。但同时,成功实现火箭回收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当前,火箭发射的成本非常巨大,但无论是卫星,还是空间站等,又都离不开它,在火箭发射中,火箭本身的就占据了绝大部分成本,消耗的燃料与它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还不如一片整流罩的十分之一值钱。而实现回收无疑会大大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正因如此,SpaceX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发射报价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但现在,这一垄断即将被打破。据介绍,双子星二号采用两级串联构型,一、二级采用的发动机都是15吨级可重复使用的液氧甲烷液体火箭发动机,只不过数量有所不同而已,一级安装9台,二级安装一台。其中,火箭一子级拥有垂直着陆回收功能,可以重复使用30次以上,这将使得火箭的制造成本降低70%以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双曲星二号运载火箭使用的发动机、电子计算机、遥测终端设备等都是完全自主创新研制的。

  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领域,中美俄都在进行不断探索,美国拔得头筹后,又引发了一波竞争狂潮,而在这波竞争中,我国先俄罗斯一步,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对我国整体航空业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虽然双曲线二号是一款小型火箭,但它的成功研制,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已经在阻挡前进道路的坚固壁垒上“凿了一个洞”,接下来只要不断钻研,把这个“洞”扩大,类似于猎鹰9号那样的中型可回收火箭、乃至重型可回收火箭也将接连出现。

  如此一来,我国就能以更少的成本,进行更多的火箭发射实验,“实践出真章”,之前限于成本无法进行过多实验,可回收火箭将打消这一顾虑,让科研人员们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比以往更多的实验,获得更多的实际数据,进而做出相应改进和调整。而且,随着以后太空领域探索的不断深入,需要用到火箭的地方越来越多,降低成本后,无疑会让我国在以后占据有利地位,起码不会处于劣势。从埋头苦追,到取得俄罗斯都难以实现的成就,中国航天业的发展,值得每个人骄傲和自豪。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航天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再到"嫦娥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些都表明中国航天实力已经得到了历史性的飞跃,随着国际空间站即将到达使用年限,我们的空间站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建成后将会接替国际空间站的使命,继续为世界各国探索太空提供便利。

  目前,我国空间站的核心舱已完成初样研制工作,试验舱也即将完成初样研制,计划2022年左右我国将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并投入运营。

 

  我国的天宫空间站是一个综合性实验用太空站,内部可以搭载26个实验机柜,相对于国际空间可搭载的63个机柜要少的多,但是天宫的整体体积只有国际空间站七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空间站的空间利用率上要更胜一筹,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国际空间站是有多国共同建造而成,在许多空间使用上得不到一定的统一,导致空间利用率方面存在较多的不合理

  我国新建的空间站总重量可达66吨,设计使用寿命不少于10年,运行高度将在340公里到450公里之间,长期驻扎可容纳三人,短期成员轮换期间可容纳6人,还具备安装十吨以上设备的能力,此外,舱内配备大设备都是与国际标准相统一,还将配备了和哈勃空间望远镜分辨率相当,清晰度高出200倍的光学设备,当整个空间站全部安装完毕后其重量可接近100吨,各方面指标将会达到“国际空间站”水平。

 

 

  近日,我国航天局和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宣布中国空间站将会向时间开放,目前,来自十七个国家的九个项目已被成功选出,将第一批进入我国空间站,目前已有国外航天员再我国进行培训,期待着空间站的早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