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台媒:中国运40新技术领先全球,将搭载4台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时间:2024-10-01 18:26:32        来源:都市军事

 台湾媒体猜测,运40的研发已经开始,将搭载4台直径2.8米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会是中国版的安-225吗?

 

目前Y-20大概已经装备了50架,每装备一架中国军队的远程投送能力就增强一些,但是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全球兵力投送能力还远远不够。结合中国研发军事装备总是服役一代、研制一代、论证一代的习惯。有媒体就猜测,在Y-20下生产线时,中国的运40就开始研制了,台湾省的媒体也详细探讨了这个问题。

外国军事博主就猜测,中国运40可能就是前苏联安225的翻版,最大起飞重量可能有600吨,能运送180吨的货物。这个推测靠不靠谱呢?

安225的翻版估计是没可能的,倒是有可能是翼身融合体运输机,反正网上没有出现过正式的运40模型图,我们不妨可以大胆假设一下。

翼身融合体运输机有哪些优点?

首先是省油。翼身融合体飞机通过机身和机翼的平滑过渡设计,显著减小了气动阻力,尤其是干扰阻力,从而提升了飞机的升阻比和气动效率。这意味着飞机在巡航飞行时能够更高效地利用燃料,降低油耗。

由于机身和机翼的融合设计,减少了不必要的结构重量,使得整机的重量更轻,有助于提升飞机的飞行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根据外国一些研发部门的试验数据,对于300座以上的大型飞机而言,翼身融合体飞机可以达到降低油耗50%以上的惊人效果,民用飞机尚且如此,军用就更不必多说了。

其次是货仓更宽。翼身融合体运输机在空间利用率上很好,能放更多的物资,可以满足不同的任务需求,飞的近一些就多装一些,要飞的远物资就放少一些,油装多一些。把副油箱模块化设计,塞进翼身融合体运输机的大肚子里也不是不行。

相比而言,传统运输机就比较尴尬,比如俄罗斯的伊尔-76,因为货仓不够宽,限制了它的远程运输能力。陆军的一些装备在设计的时候也不能随心所欲,不光要考虑重量,还要考虑能不能塞的近军用运输机。

翼身融合体运输机就没有这个顾虑了,它的货仓宽度可以做到与机身差不多宽。当然这个要看我国航空工业研发人员怎么设计了,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翼身融合体飞机背部发动机的进气和喷气都受到机体屏蔽,同时消除了机翼与机身交接处的直角,有助于减小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改善隐身性能。美国的B2轰炸机就是飞翼式布局,当然运输机对隐身的需求可能没有那么大,把发动机塞进肚子里就比较占空间了。

这种假设有什么依据吗?

西北工业大学此前就公开了一款翼融合体飞机实验模型,在空中平稳起飞,然后稳稳当当的降落,两个涡扇发动机直接放在机身的尾部上面。美国波音更是直接放出了下一代军用运输机的图片,具备隐身功能,外形看着很科幻,可惜是ppT。可见,下一代大型军用运输机长什么样,中美都想到一块去了。

飞机的结构可以猜,发动机用什么其实也可以推断出来,大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而且是用自家的。目前国内在研发的大推力大涵道比涡扇机有很多,随便挑几个型号,比如涡扇20、长江1000、长江2000系列。

 

网上流传长江2000的推力达到了35吨以上,而安225单台发动机的推力也只有23.4吨,6台就能让它的起飞重量达到了640吨,最大载重更是有恐怖的250吨。运40如果使用35吨的发动机,只要四台就可以达到安225六台涡扇发动机的推力标准,加上使用翼身融合体,载重还会进一步加大,突破300吨的载货量也是有可能的。这个载重可以运送5辆99A主战坦克,外加弹药和人员。

 

当然,这只是一个畅想,毕竟在运40出来之前,谁也不敢肯定它到底是啥样的,甚至运40这个称呼都只是民间起的,我们这里只是探讨一下技术可行性,简单的把中国现有可以用的技术组合起来,看看能造出啥样的下一代超大型运输机。

最后还要提一个有关超大运输机的先进加工技术,3D金属打印,也有人说是激光固化技术,其实二者不一定对等。这个技术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加工飞机上的金属零部件,而且能造一些数控机床造不出来的零部件,比如一个中空的钛合金机身骨架。用传统模式制造工序非常复杂,3D打印可以很完美打造出来,据说这个技术Y-20已经用上了。而且超大型金属3D打印只有中国一家有,属于世界独一无二的黑科技。运40制造肯定离不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