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底,解放成都的战役胜利结束后,几十万国民党军战俘的处置成了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本文作者当时是二野军大三分校一总队一中队(连)学员,参与了遣送两批战俘回原籍从事生产劳动的行动。
战俘安置问题浮出水面
成都解放后十几万国民党战俘的最终归宿
1949年11月底、12月初,我二野三个兵团及一野十八兵团,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军西南:十一和十二军一部解放了大西南重镇--重庆;十军部队解放了泸 州、宜宾;一野十八兵团迅速突破了国民党经营多年的大巴山防线,直逼成都平原。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不断向成都溃退,其他杂牌军及地方部队集结在成都平原一 带,计有60万人之众。我十军部队在攻占了叙泸一线地区后,快速向川康边境突击,在邛崃山脉一线与胡宗南部激战,堵住了敌军向西康方向退缩的企图;一野十 八兵团越过大巴山、摩天岭,攻占了绵阳;二野十一军沿渝绵公路前进、十二军沿成渝公路进攻,造成大军向成都合围的态势。
在二野刘、邓首长发出和平解放通令 后,刘文辉、邓锡候部在彭县宣布起义;罗广文部在我地下党促动下,于德阳、郫县起义;国民党王牌部队胡宗南部也不堪一击,在成都外围被歼,其余纷纷向解放 军缴械投降,成都歼灭战胜利结束。这时,几十万国民党军俘虏的处置,就成了一项重大任务。于是,我解放军各部抽调一部分干部组成军事代表团,参加处置、改 编工作,一大批自愿回乡的战俘,必须交由各地方军区及民政部门资遣还乡,以安定社会秩序。
川东区党委责令川东行署民政厅成立训练大队,负责收容川东各地及川西军区、川南军区遣送来渝战俘,对其进行管训、资遣。川东行署民政厅副厅长刘湘屏兼任大队长,奉节县一起义县长罗某任副队长,二野军大三分校一总队调派一个中队(连)学员做工作人员,我就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