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 正文

大清也曾欺负日本:甲午之前北洋舰队威武访日

时间:2016-04-15 18:22:08        来源:环球网军事

服软的日本掀起造舰高潮

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群情激奋。有记载说,"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褪去炮衣,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开战:"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当时日本海军才刚刚起步,绝非中国海军的对手。不过,丁汝昌却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冒险精神,下令不准动手,丧失了把日本海军"扼杀在摇篮中"的机会。李鸿章在得知"长崎事件"后,随即愤怒地召见了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不无威胁地说:"如今开启战端,并非难事。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定远"、"镇远"属同级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在西方又被称为"萨克森"改进型铁甲舰,排水量7000吨。在当时海军中的地位类似今人眼中的航空母舰,堪称"亚洲第一巨舰"。

大清也曾欺负日本:甲午之前北洋舰队威武访日

在李鸿章高级幕僚、法学家伍廷芳的策划下,驻日公使徐承祖依照国际法就事件同日本政府交涉,双方各花重金聘请欧美律师进行辩护,但日方强词夺理拒不认错,并拖延再三,希望不了了之。忍无可忍的徐承祖11月24日致电李鸿章,要求断交撤使。此时中法战争刚刚结束不久,清廷自然不愿再度卷入战争的漩涡,故而断绝邦交方案未能实施。李鸿章决定"停审",照会日本政府--此前审理全部作废,所有该案卷宗抄送北京,做出一种中国准备单方面处理此事的强硬姿态。

李鸿章的这一招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应,日本外相井上馨多次要求和徐承祖续谈,均遭拒绝。1887年1月28日,日本政府突然宣布接受德国驻日公使何理本的"伤多恤重"的原则,了结"长崎事件"。2月,双方签订协议,就各自的死伤者互给抚恤,日本赔付中国52500元,中国赔付日本15500元,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2700元由日方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