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县位于冲绳群岛,或许,“琉球”是它更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名字。
它包含了超过四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其中约六十个有人居住。
冲绳的地理位置重要,东连日本,西临中国,战略价值极高,为太平洋海空交通的咽喉之地,贸易发达,有“万国津梁”之称。
冲绳对美军的拒绝态度早在多年前就初现端倪。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琉球就曾发生过对美军在琉球诸岛大建军事基地的抗议活动。
1996年,冲绳的民众又就美军军事基地及相关问题举行公投,希望美方能就《日美地位协定》做出调整与修改,可惜收效甚微,诉求未能得到实质上的尊重与满足。
而在2016年,在冲绳民众的不懈努力下,美日双方终于修改了部分协定内容,缩小了协定所保护的“美军工作人员”范围。
其实,自美军在冲绳建立大量军事基地以来,各类事故频频发生。
就近期而言,美军千里送病毒,凭借一军之力,把冲绳变成了日本疫情的重灾区,其感染率亦以冲到了全球最高。
而在之前,更有美军直升机坠落或是在各种地方紧急着陆的意外,也有酒驾致人死亡甚至是强奸、抢劫之类的恶性犯罪。
此外,还有美军军事基地污染海域、土地的事件发生。
无独有偶,2021年12月,日本冲绳县的居民又一次走上街头,举起“冲绳要独立,美军滚出去”的牌子,拉起横幅,反对美军在冲绳的军事行动,要求美军将基地撤离。
愤怒的冲绳居民甚至在12月28日把美军告上了最高法院,并于当天提交了正式的上诉申请。
而这样的游行活动或许对冲绳县居民来说也是见怪不怪了。
再往前看,早在二战中,美军与日本人就在冲绳战役中结下了梁子。
这场战役被丘吉尔称为“战争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历时三个多月,最终造成了美军超七万、日军超十一万人的惨烈伤亡,更有超十万的平民被卷入战役,丢掉了性命。
笔者以为,任由拿着武器的“客人”在自己的地盘里胡闹,甚至要挟自己,恐怕不是任何主人可以忍受的事情。
因此,作为直接受害者的冲绳居民,如此抵触美军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冲绳与日本的历史恩怨也颇为复杂。
冲绳原为所谓“琉球国”,乃是明清时代中国的属国之一,这个国家甚至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直至公元1879年,日本强占吞并琉球,才改称为冲绳,并且设立了冲绳县的行政区划。
而在此之前,日本一直对琉球有着经济上的掠夺行为。
甚至,《波茨坦公告》曾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陷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琉球群岛本不应属于日本。
因此,冲绳的土著居民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在政治上,对日本的认同感都不强。
曾有民调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冲绳居民认为自己是“冲绳人”而非是“日本人”。
这由一百六十个岛屿构成的区域,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隔绝,更是加强了这种认知。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义理”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著名人类文化学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著作《菊与刀》中提出,日本处于“义理之心”,也为了其正面的国际形象的建立,会对二战后给予日本援助的美国有所回报。
而处于与日本文化并非同根同源的琉球文化下的冲绳人,则未必会像“传统的”日本人一般遵守“义理”的约束。
因此,冲绳县是日本一个比较“叛逆”的区域。
那么,应对冲绳居民的抗议,日本当局应当如何应对?
就目前来看,这次冲突反映的是冲绳居民,乃至日本居民和美军的利益矛盾。
经历过二战伤痛的居民,不希望生活在各种武器的阴影下,而美军则觊觎着琉球群岛在太平洋岛链中的黄金战略位置,企图以此为支点干预东亚各国间微妙的战略平衡,为自己牟利。
都说坐拥宝藏而无力守之乃世间一大憾事。
然而,倘若放在国际社会中,这就成为了一件危险的事了。
冲绳县所在的琉球群岛,处于第一岛链的核心位置,北接日本四岛,南接我国台湾,又恰好横亘在东海与太平洋之间,地理位置极富战略价值。
而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失去了拥有军队的权利,只能拥有所谓“自卫队”,这为美国对琉球群岛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日本政府想要解决这一次危机,必然需要先摆正自己与美国的关系,弄清自己在国际上所处的境地。
冲绳居民的游行,是居民反美、独立的诉求的爆发式体现,但问题的根本,依然落在美军基地损害了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
倘若日本政府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表面和平,继续抱着美国大腿,保护现有的政治、军事平衡不被打破。
则可以效仿过去的做法,假模假样地开几次会,再对《日美地位协定》做出一些无关痒痛的修改,再在层层执行中,对修改不予切实的执行。
如此,既可以安抚民心,也可以维持稳定,最终达到“拔鹅毛不让鹅叫”的效果。
可弊端是,美日的利益冲突将在表面和平下变得愈发尖锐,最终纸包不住火,沸腾的民怨必将引起更大的混乱。这是得不偿失。
倘若日本政府真正希望解决这样的矛盾,又不想卖掉自己的国民,那必然要损害到美方的利益。
我们不难想见,美军的行动是以美国的利益为指导的。
美国的实际行动一再显示,当美国和日本目标一致的时候,与日本的合作是自然而然的,日本也能顺带获得好处;
当美国与日本利益相左的时候,美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日本,保全自己的利益。
比如198 9年日本泡沫经济的崩盘,其背后是美国的资本大手在操控汇率,最终导致了日本之后三十年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所以说,当日本下定决心保护本国人民利益的时刻,便是美国不能轻易鱼肉日本人民的时刻。
然而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没有强有力的军事力量的保护,如何能谈得上独立自主?
中国的网民开玩笑说:“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
虽然这句话有些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味道,拿过来用在日本身上也还算贴切。
可日本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军队。
面对政治、经济、军事甚至文化等多方面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日本人一方面忌惮中国的实力,担心中国因之前的历史恩怨乘机报复;
另一方面又希望和中国合作,却又害怕吃亏上当,泄露核心技术。
日本人将这些问题统统归于没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
于是,面对中国的挑战,他们选择依靠美国的军事力量,放任美方的军事基地在国内享有特权,以换取脆弱的安全感。
可巧日本偏偏是一个岛国,领土面积小,几乎没有战略纵深,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是典型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对外界环境依赖实在过多,国家的安全相当脆弱。
在美国的几番动作下,便更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日本想要脱离美国,必然要现有强大的经济支撑,这在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极大、以及去全球化势力抬头的国际大环境下很难轻易获得。
再者,没有军事力量保护的经济,在美国等国家的眼里就仿佛没有壳的鸡蛋、没有甲的乌龟,只是新鲜肥美的宰割对象,终究是难成气候。
与日本一样同为岛国的英国在这种问题上处理得更显智慧。
在二战以前,英国的“离岸制衡”政策可以说运行得比较成功,一直确保了欧洲大陆上没有出现能威胁到自己的超级大国,直到二战前夕滥用“绥靖政策”才打破了欧洲的平衡,让纳粹德国成功乘机膨胀。
虽然日本相较于英国,没有广阔的殖民地,也没有所向披靡的海军,但仍旧可以采取相对中立的态度,巧妙地借用各个大国之间的交锋,为自己谋得和平发展的机会。
只是这样的政策,既要求执政者对时局有精确的把握,也要求外交官有极强的业务能力,更要求不同政党之间能团结合作,保证政策的稳定性。
考虑到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声誉在国际社会上的持续下降,日本或许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减少美国对国内的影响。
“一边倒”的政策固然轻松,但时间一长便必然被拿捏得死死的,所抱的大腿也未必可靠。
想要国家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还是需要有独立自主的政治,否则就会沦为他国发展的养分。
这便是日本的遭遇给我们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