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德国总理朔尔茨带队访华,美国非常不爽,俄罗斯警告中国

时间:2024-04-30 10:39:26        来源:都市军事

 四月十四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Scholf Schultz)抵达中国访问,这一行程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注意,尤其是其视频加入了TikTok,德国一位官员此前曾发表过一份声明,将此次访问描述为一次难得的机会。

朔尔茨在上海游览了外滩和南京路这样的标志性建筑。与德国某些大公司如宝马、奔驰等急于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做法不同,朔尔茨的行为更像是在社交媒体上签到打卡。

但是,德国总理为何要以如此高姿态访问中国?为什么这么急着要来中国?

这一现象的潜在理由是,德国的经济陷入了危险之中。

德国的制造业历史上一直是它的经济基础,20世纪它曾经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4。像宝马、奔驰这样的大公司,一度把“德国制造”推向世界各地,是业界翘楚。

但随着欧美各国对“去工业化”的鼓吹,德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有数据显示,德国已完成了40%的“去工业化”,其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下滑。

除“去工业化”之外,德国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电池、电机等方面的落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它的发展,甚至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德国的这一努力在前任默克尔提出的“工业4.0”战略下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近年来,德国花费了大量的资源来支持乌克兰,失去了俄罗斯的廉价的能源供给又让德国本就岌岌可危的产业更加雪上加霜。

美国借俄乌之争,“收割”欧洲,尤其是德国,对欧洲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国是欧盟的中心,是美国攻击的首要目标。

 

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德国占支配地位的跨大西洋贸易系统很快就土崩瓦解,德国的企业也有可能被美国并入自己的经济地图。

在这样的两难境地下,德国急需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身为总理的朔尔茨很清楚,要想让德国的产业走出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中国展开更紧密的合作。为此,他积极组织中国之行,率领大批企业家前往中国,旨在恢复和增强中德之间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中国已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德国对华年出口逾两千亿欧元,德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额已达一千亿欧元。为保证访问的成功,他连两个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亲美内阁成员都没有带。

他把第一站选在重庆,也是德国一方考虑的结果。他不像很多国家的领导人去北京或者上海,而是直奔重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重庆有许多中国新能源公司,宝马、奔驰等德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能及时跟进新能源科技的发展,收入不断下滑。

朔尔茨在访问上海同济大学时,曾公开说欧洲应该遵守公平的规则,并向中国的汽车市场敞开大门。虽然这句话看起来像是对欧美的一种打击,但却暴露出了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德国在新能源领域相比于其他欧洲国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德两国在机械设备和化工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基础。德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和制造国家。在此基础上,中德两国在细分市场上进行深入的合作,必将实现双赢。

关于能源合作,德国因北溪管道受损而陷入了一场能源危机。中国是世界新能源科技发展的领导者,拥有丰富的风电、光伏发电技术经验。这一合作将有助于德国减轻其能源危机,并降低其对美国油气的依赖程度,这将给德国节省一大笔费用。

美国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中,为了切断欧洲尤其是德国和中国的交往,采取了各种手段,这一举措的范围很广,包括了从贸易政策到地缘政治斗争。

美方担心的是,如果德国对中国太过亲近,美国对德国和欧洲的影响将会减弱,从而削弱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毫无疑问,朔尔茨此举,对那些亲美媒体和智库造成了极大的打击。《纽约时报》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他被选为“在西方国家最不受人爱戴的领导人”,这一排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热议。

如此激烈的反应,足以说明美国的紧张与恐惧。德国是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如果它和中国加强合作,不但会破坏美国在欧洲的政治影响,而且也会对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统治地位构成威胁。

长期以来,美国依靠其庞大的经济与科技实力,制定了世界各地的贸易与投资准则。不过,德国若与中国展开更大范围的合作,则有可能推翻现有的国际秩序,并对美国在世界事务上的主导作用产生冲击。

举个例子,美国最近一直在阻止荷兰等国家向中国输出高端芯片生产设备,其意图只是为了削弱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能力。很明显,美国此举是想通过经济制裁等方式,阻断中欧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遏制两国合作的良好势头。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举措无疑是在增强全球地缘政治中的竞争力。美国不顾自己的利益,企图用经济制裁、政治恐吓等手段来阻挠中德合作,这是一种风险极大的行径。

这样做不但会破坏美国在欧洲和世界上的信誉,而且还会引发更多的地缘政治矛盾。与此同时,考虑到美国对欧洲的影响,俄罗斯对这一点也表示了担忧。

俄罗斯议员普什科夫在社交媒体上说,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其反复无常的政策,不大可能同中国保持长期的伙伴关系。

这番表态虽然看似是对我们的提醒,但实际上并非必要。因为即便在欧美国家与中国表面的疏远之下,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往来从未停止。尽管表面上关系冷淡,但经济利益的牵绊使得双方难以完全割裂。

而我国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中立,显然,我们将按照自己的利益和判断,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一味地听别人的话。

德国面对目前的经济困难,更多地和中国进行合作,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德国企业最大的担忧,就是中国商品在价格上的优势,这将削弱它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通过深入的合作,双方完全可以找到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对于德国来说,这种伙伴关系让其在世界事务上更为独立,而不是仅仅依靠美国的指引。德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坚定地沿着自己的路线前进。

对于我们而言,加深和德国的关系可以帮助降低欧洲人对我们的敌意,毕竟欧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每年的贸易额高达数万亿。中欧若能摒弃前嫌,携手发展,就有可能组成一支与美国霸权抗衡的平衡势力,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