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评论 > 正文

以军在加沙的惨状,也给解放军提了个醒,登陆台岛后,不能这么打

时间:2024-02-18 14:10:07        来源:都市军事

 不知大家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视频。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人员,手持火箭筒,从加沙城里的一些犄角旮旯中钻出来,利用以军坦克的视野盲区,掏出各种各样的武器,对坦克和装甲车实施猎杀。

 

以军“梅卡瓦”坦克,尽管防护性能一流,但也难以避免被击毁

最近,我们经常能够在新闻里看到,以色列国防军的坦克装甲战斗车辆,在加沙地带遭到哈马斯武装的伏击猎杀。在这一系列的战地报道中,我们也经常能看见,在以军中号称“世界主战坦克防护力最强”的梅卡瓦MK4型坦克,也被频繁击毁。

话说回来,这坦克打巷战,被步兵反坦克小组猎杀的战例,无论是从二战时苏德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巷战,还是到了冷战后车臣战争中的格罗兹尼之战,再到现在巴以冲突中的加沙巷战。这样的战例几乎比比皆是,可为何过了这么多年,像以色列这样的军事强国,为什么还要派坦克在巷战中打头阵呢?

这个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坦克在巷战中相比于步兵,凭借着自身的装甲与火力优势,可以对城区内守军的坚固火力支撑点,实施抵近打击。此外,主战坦克还具备了良好的通讯配置与机动性。坦克在巷战中,只要得到周边伴随步兵的召唤,就可以随时执行机动火力支援的任务。

不过,以色列国防军在巷战中的战术思想,跟其他国家不同。以军希望用主战坦克冲杀在前,然后再靠装甲工程车,以及重型装甲人员输送车,去肃清残敌。以军的这一战术指导思想,其实核心理念就体现出一句话,即:尽可能地在巷战中依赖装甲战斗车辆与火力,从而尽可能地不依赖人力去逐屋争夺。

以军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全面减小甚至避免伤亡代价。以军的这一理念,我们乍一看,确实显得更高明,不让步兵下车作战,仅靠车内作战取胜。但是,我们在很多的战地现场画面中都能看到,以军坦克恰恰是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被哈马斯单方面猎杀。

更有甚者,巴勒斯坦武装人员甚至能够跑到以军梅卡瓦坦克旁边,徒手在以军坦克车体上放置了爆炸物将其摧毁。

造成这一系列惨剧的原因,也就正是以军的这个“不让步兵下车去掩护坦克”的做法导致。说到这里,咱们就不得不提,一直以来被以色列军方大力推崇的“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

作为一款较早研制并且率先投入使用的西方坦克主动防御系统,“战利品”的性能还算不错,在之前几年以色列对游击队的战斗中,有比较多成功拦截的战例。横向对比其他国家的产品,“战利品”的性能属于第一梯队,除了重量比较重这个缺点之外,反应速度、拦截效率都还不错。

对于哈马斯武装来说,在过去几年里,以色列的这套坦克主动防御系统,也确实是给他们制造了不少麻烦,提高了反坦克作战的难度。但哈马斯武装善于从战斗中学习,很快总结出一套针对“战利品”系统的战法。

首先是,通过观察“梅卡瓦”坦克附近有没有以军步兵,以此来判断坦克上的“战利品”系统有没有开启。由于这套系统耗电量很大,“梅卡瓦”坦克并不会一直开启,而在开启之后坦克周围就不能有步兵伴随,来协同坦克作战了,否则会造成大面积的严重误伤。

其次,如果要远距离攻击,开启了“战利品”系统的以军“梅卡瓦”坦克,那么哈马斯就会安排2组反坦克射手,以几秒钟的间隔先后发射2枚火箭弹。这是因为“战利品”系统无法识别两个间隔很短的目标,它只会拦截第1枚来袭的反坦克火箭弹,但不会拦截第2枚来袭火箭弹,这样第2枚火箭弹就能成功命中。

第三,“战利品”系统对于几十米,甚至是十几米内发射的火箭弹、反坦克导弹不会有反应。而哈马斯武装便是充分利用了“战利品”这个弱点,巷战中的哈马斯反坦克猎杀小组,利用建筑物或废墟之间的“通道”,就可以摸到坦克附近再发射火箭弹,对以军坦克基本能做到一击必杀。

我们就能在战地实拍画面中,看到很多哈马斯方面的坦克猎杀战果,都是用这种战术取得的。这样的一个个巷战中的坦克猎杀战例,都能证明了。坦克在巷战中确实依赖步兵来提供掩护,并且去进一步扩宽坦克的态势感知范围,如果步兵全都因为怕伤亡而不下车,那么无论什么型号的坦克也都是一个个钢铁活靶子。

当前急需革新战法,加强坦克巷战中的态势感知能力

俄乌冲突让我们看到了无人机的防不胜防,坦克都被迫加上了“顶棚”,而巴以冲突让我们看到步兵对坦克使用的重要。这两场战争的教训,都是在提醒我们,坦克的使用首要元素就是尽可能提升态势感知能力。

解放军未来也面临类似的战场环境,台岛内部城市化水平高,如果陷入城市战,那么台军大量配发的“红隼”火箭筒和“标枪”反坦克导弹,也会对解放军的96式、15式和99式形成巨大威胁。

解放军要做的,首先是尽量避免陷入城市战,无论是什么战术去打巷战,结果注定是惨烈的,双方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其次是尽可能提升坦克等装甲部队的态势感知能力,大范围配发车载无人机,加强坦克的侧后防御和反无人机能力。最后是加强步兵和坦克的协同训练,步兵只有敢于下车作战和争夺关键要点,才能真正地有效减少伤亡。

俄军和以军的反面教材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