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评论 > 正文

早已注定的大局,俄乌之战将如何收场?

时间:2022-03-20 15:47:43        来源:都市军事

 俄乌冲突从2月24日开始到现在已经历时17天。

俄罗斯的这次军事行动如果按斩首战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进行得不算顺利,毕竟打了半个月了连泽连斯基的影子都还没见着。他现在到底是在基辅待着还是在欧美的某个摄影棚里拍绿幕特效视频,谁也不知道。

但如果按照常规战争的标准来看的话,现在的进程算是比较正常。

1991年的海湾战争打了42天,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持续了78天,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用了25天。所以现在还不到抱怨俄军进展慢的时候。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战争最终谁会赢?它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呢?

胜负的真正逻辑

在聊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一般认为这场战争是2月24日开启的,其标志是俄军发起进攻。但实际上在战争开始之前的2月18日,乌克兰政府军就撕毁了明斯克停火协议,向乌东部争议地区发起了进攻。

而根据俄罗斯南部军区在当地时间2月21日的报道,当天上午有乌克兰特种兵和两辆步兵战车进入俄罗斯境内,被俄军发现后双方展开激战。

不过攻击俄罗斯本土的乌军到底是不是受到乌克兰政府的指挥,这一点存疑。根据现有文件的解密,只能证实乌克兰国民警卫队司令在1月22日签署过进攻顿巴斯地区的命令。

现在的乌克兰当局是一个公知+寡头的联合体,政府高官里有很多人长期在国外生活。这样的政府对国家基层的控制力能有多强要打个问号。

大多数人对俄乌冲突最终走向的判断还是基于双方在战场的表现。而如今战场的表现又比较胶着,一方面俄军占据明显优势,另一方面他们确实也没拿出什么决定性的战果。所以现在什么看法都有,没个准信。

不过战争的胜负并不是简单的比拼占地面积和杀敌数量,而是看双方是否通过这场战争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

对于俄罗斯来说,他的胜利标准并不是在战场上击败乌军或把乌政府赶下台,而是要拿到他想要的协议,这里面包括了:

乌克兰承诺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约。

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

乌克兰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即顿巴斯地区)的独立地位。

乌克兰去军事化。

对于乌克兰来说,他的胜利标准也并非在战场上击败俄军,而是只要一直坚持着不接受俄国的条件直到战争结束,就算是赢了。

按照这个逻辑,决定战争结局的关键因素似乎就是乌克兰人的抵抗意志。只要乌克兰人能一直打下去,那么失败的就是俄罗斯。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在普京已经骑虎难下,大规模军事行动带来的大量物资消耗让俄罗斯无力承受。

这个看法对吗?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虽然一泡污,但是短期的战时经济和长期的经济发展是两码事。汇率波动、金融产品、第三产业…这些东西在战时不是那么重要,战时经济拼的是石油、粮食、弹药…等各类军需物资储备。

作为全球主要的石油、小麦、军火出口大国,俄罗斯有巨大的战争潜力,这一点你制裁多少LV和可口可乐都改变不了。

当然,俄罗斯因为其衰弱的经济实力,确实无力支撑一场长期的大规模战争,但“无法支撑长期的大规模战争”不等于连几个月都坚持不了,我们在讨论一个国际事件的时候要有基本的常识:

普京再莽也不会只带几天的干粮就贸然攻击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

目前俄国的战争后勤物资供应是没有问题的,掌握了制空权和战场主动后也保证了后勤物资运输的通畅。

事实上决定当前俄军战争意志的并非后勤保障的水平,而是取胜的希望,也就是他们拿到那个他们想要的协议的希望有多大。只要这个希望还在,俄军便没有停止进攻的可能。

目前看来这个希望不仅还在,而且越来越大,所以接下来俄军只会加大进攻力度,直到乌克兰认怂签约。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乌克兰军因为有西方的援助,所以能够坚持的时间比俄军更长,形势看好。

实际上在后勤补给这个问题上,乌军的问题只会比俄军更严重。他们的家底本来就薄,在丧失制空权后已经无法保障后勤物资运输通道的安全。

现在乌克兰东部的乌政府军主力的补给线路已被切断,其大型机械化部队要么被俄击溃,要么就因为缺乏油料弹药的补给而无法机动。于是他们就陷入了被俄军分割包围的状态,弹尽粮绝只是时间问题。

东部蓝色区域为乌军主力所在:

北约虽然号称要给予大量的武器援助,但真正执行的时候还是以形象工程为主,不仅援助的大多数装备都是些老掉牙的库存积压产品,而且这些大佬只负责给,不负责运。

除了小型的反坦克导弹和便携式防空导弹等轻型武器还能勉强化整为零混进来外,大型主战装备基本无法运送给被围困的乌东军团主力。

我们还看到泽连斯基哭喊着要战斗机争夺制空权,但实际上乌克兰现在缺机场、缺弹药、缺飞行员,即使给他飞机也玩不转。

31.png

不过在听到泽连斯基的哭诉后,北约还是打算怂恿波兰把苏联时期的老米格29战斗机送给乌克兰(因为西方战斗机乌克兰飞行员不会开)。

波兰倒是同意把这些30多年古董送出去,但不想经自己的手送,毕竟毛熊会永远蹲在自己的身边,所以他们就把这些飞机丢放在德国机场让美国去送给乌克兰。

美国平时唆使别人干活是很麻溜的,但一轮到自己就怂了,他自己也不愿亲手把飞机送给乌克兰,毕竟毛熊手里的核弹头真的能打到他们头上。

结果就是一顿扯皮后没人愿意送货,上演了一出“老鼠给猫挂铃铛”故事的真人版。

这个案例是整个北约军援的缩影,“谁去送货”至今还是一个难题。

乌军现在之所以给人“形势不错”的感觉,主要是因为俄军的进展确实也是断断续续,并不流畅。

这里面的客观原因就是俄军的装备技术老旧、水平有限,尤其是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严重匮乏,无法充分掌控战场信息和彻底摧毁对方军事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舆论压力大,为了尽量避免伤害平民攻击时投鼠忌器;另一个是在等待阶段性的谈判结果。

以上就是当前战场博弈的大体情况,然而决定这场战争的关键因素并不在战场内,而在战场之外。

从战场表现去推测俄乌战争结局的思路一开始就错了,实际上在这场战争中,乌克兰人并不是主角。

俄乌冲突本质上不是一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而是一场俄罗斯和欧洲的战争。乌克兰领导人的或战或降,跟本国军队和平民的意愿关系不大,而主要是看背后的主子让他们怎么做。

乌克兰当局背后站着的是欧美,只要欧美不想打了,这场战争就会马上结束。

那么欧美会支持乌克兰打下去吗?

很纠结。

随着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现在但凡涉及俄罗斯出口的天然气、石油、煤、小麦、镍...等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部原地升天,其中天然气更是比起去年同期狂飙了十几倍。

而且欧洲与俄罗斯在经济上撕破脸还会面临俄罗斯拒绝偿还欧洲债务的风险,如此又会引发欧洲债务危机...

法德两国是欧洲大陆的核心,战争到现在才打了半个月,这俩的态度就已经较战争开始时出现了180度大转弯,从一开始的要强力制裁变成了现在的表态“俄罗斯值得尊重”。

2月25日:

这也没什么办法,毕竟这场战争打烂的是欧洲的饭碗。

在马克龙多次找过普京后,最近法德两国又找到了中国,无非是希望中国可以劝劝俄罗斯,让其尽快达成停战协议,因为战事拖得越久,欧洲就越痛。

所以这场战争最终会怎么收场,并不取决于乌克兰有多硬,而是取决于欧美有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