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评论 > 正文

调停俄乌冲突,中国当“和事佬”可行?

时间:2022-03-15 21:36:02        来源:都市军事

 作者:戎评说策

随着俄乌战事胶着,和美西方全面制裁俄罗斯,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也开始显现出来,除油价和黄金飙涨至历史高位,一些稀有金属、农产品也正遭受史诗级的冲击。

可以说,俄乌冲突,除了对大洋彼岸的某国似乎有利,其他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特别是欧洲,伴随着天然气价格的猛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对俄罗斯制裁的反噬作用正在显现。

所以,尽快结束俄乌战事成为当前全球的当务之急。许多国家也开始介入冲突的斡旋当中,其中包括中国、印度、以色列、土耳其和阿联酋等,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进行调停。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博弈,谁又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德法倒戈,“诺曼底模式”破产

由德、法、俄、乌组成的“诺曼底模式”会谈,在俄罗斯对乌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已经宣布失效。这意味着从欧洲层面已经难以调停危机。

诺曼底会谈是2014年开始的协商俄乌局势的固定模式,在它的调停下,2015年2月俄乌冲突双方曾达成《明斯克协议》,就乌东地区实现军事停火等问题达成一致。

31.jpg

今年在俄乌紧张局势一度紧张的情况下,诺曼底会谈模式曾被多方提议。但事态的发展总是出乎人的意料。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欧盟“双核”德法的领导人就曾前往基辅和莫斯科进行调停。

在2月17日乌克兰政府军炮击乌克兰东部争议地区之前,在马克龙和朔尔茨的调停下,一切都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

纵然有美国在背后拱火,炒作俄罗斯2月16日“入侵”乌克兰,但是德国和法国一直是努力平息危机的。

先是法国总统马克龙2月7日到莫斯科与普京进行闭门会谈,从会后双方表态来看,俄罗斯对乌克兰至少不是要“干架”的节奏。在长达五小时不公开会谈后,马克龙甚至宣布自己争取到了普京的口头表态,表示不会采取升级局势的行动。

2月8日,马克龙到基辅与泽连斯基举行会谈,马克龙强调“要尽快拿出方案以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未来几天是决定性的时刻”。

泽连斯基则表示未来愿与德、法、俄举行“诺曼底会谈”。

在马克龙去莫斯科的同一天,德国总理朔尔茨还专门赴华盛顿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美德这次会谈有些尴尬,因为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德国一直不愿拿出实际行动支持乌克兰,美国对此颇有微词。而且此次会谈朔尔茨刻意避谈北溪2号。

2月15日,朔尔茨到访莫斯科,他对普京表示“确保欧洲没有战争是他们的责任”,但拒谈北约东扩问题,普京则希望朔尔茨尽快放行北溪2号的运营。

在德法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斡旋后,俄罗斯军队开始从俄乌边境撤军。

但2月17日来自乌克兰的炮火,彻底将德法两国斡旋的努力化作泡影,也等于宣布了“诺曼底会谈”模式的失效。

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月21日,普京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两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24日,普京宣布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

至此,俄乌战争正式打响。

随着战事的扩大,美西方一改战争初期对乌克兰爱答不理的态度,开始对俄罗斯展开全面制裁,并持续不断向乌克兰支援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态度相比战争开始前出现了重大转变,不仅加入美国的制裁阵营,停止北溪2号,还对乌克兰进行了大量的武器援助,甚至借机将自己的国防支出预算提高到GDP的2%。

32.png

法国不仅强烈支持欧盟推出“整体制裁”,还强调将再单独制裁俄罗斯。单独制裁还在酝酿期间,法国还率先对俄罗斯采取了实际行动,先于其他国家扣押了一艘俄罗斯船只。

德法这种对乌克兰递刀,对俄罗斯捅刀的做法,意味着两国已经卷进俄乌冲突,信用受损。这也意味着欧洲层面的调停机制基本上失效了!

中国中立,这个“和事佬”可以当

欧洲出现战事,无疑让德法两国“如芒在背”,一是欧盟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一旦俄罗斯断供天然气,欧盟经济将受到重大冲击;二是俄乌冲突是强化欧洲战略自主的有利时机,德法两国都希望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但迫于美国压力,由于欧洲防务高度依赖美国,德法也只能听从美国的命令,对俄罗斯祭出制裁大棒。但德法两国都非常清楚俄乌冲突对欧洲意味着什么?是全球资金对欧洲经济和欧元的看衰,进而从欧洲大幅撤出。欧洲是此次战争的最大输家。

在寄望美国调停无果的情况下,德法两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3月8日,中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

从会议通稿看,中国的态度还是比较明确的:

1、坚持和谈,谈出包含俄罗斯在内的欧洲整体安全机制;

2、支持欧洲战略自主,欧洲人管好欧洲事;

3、支持乌方领土和主权完整,反对对俄罗斯的单边制裁;

4、处理好乌克兰的人道主义危机。

事实上,在俄乌战事爆发的第二天,中国外交部就表示“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但也同时强调,“乌克兰问题有其复杂和特殊的历史经纬,理解俄方在安全问题上的合理关切”。

可以看出,中国对于俄乌冲突的一贯立场是保持中立。

俄乌冲突事实上使得中国面临极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具体体现在:如果在俄乌之间选边站,无疑会得罪俄罗斯和美西方的任何一边;即使保持中立,美国仍然可能因为中国不反对俄罗斯而对中国出招,目前已经极大地挤压了中国战略回旋的空间;中国对人道主义的重视,以及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势必又会对俄罗斯产生压力,中俄“背靠背”会经受考验。

中国需要谨慎细微地处理中-美-俄“大三角”、中-欧-乌“小三角”、自身外交-安全-经济的“利益三角”,以及官方-媒体-民意的“舆论三角”之间的关系,平衡好这四对“三角”关系极其考验中国的对外政策艺术。

目前可行的方案,仍然是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采取战略模糊,扮演相对理性中立的角色。

33.png

这是由中国的大国地位和特殊利益决定的。在乌克兰问题的是非曲直得到国际公论之前,中国有必要在姿态上保持中立。

这样既是避免美西方的道德绑架,以防步入陷阱,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和贸易上支持俄罗斯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不至于和西方撕破脸。

所以,既然法德找上门来,中国也需要扮演好这个调停的角色。

具体而言,就是劝和促谈,推动俄乌坐到谈判桌前,谈出结果、谈出和平。此外,主张欧洲的事情欧洲自己办,中国支持欧洲战略自主的态度是坚决的。

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中,中方支持法德两国从欧洲自身利益出发,为欧洲持久安全着想,坚持战略自主,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中方也乐见欧俄美及北约开展平等对话。

这和上文所说的欧洲层面调停机制失效并不矛盾,德法俄乌之间在目前的紧张状态下是不太可能直接对话的,需要有中间人出面调停。

美国作为战争的始作俑者几无可能扮演这个角色,而中国和俄欧之间都有良好的经贸往来,以此作为基础,由中国牵线搭桥,德法俄乌四方可以坐下来谈。

对于中国而言,扮演调停的角色,其实可以缓解美西方对中国的道德绑架和施压,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与国际责任。

四国调停,各自打的什么算盘?

自俄乌战事爆发以后,以色列、土耳其、阿联酋和印度四国均与俄罗斯在领导人或外长层级进行了多次会谈以及通话。

这四国的身份都比较特殊,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代理人”,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阿联酋是中东石油供给大国,而印度加入了“美日印澳”四国机制,是美国的准盟友。他们参与调停的目的不尽相同。

34.jpg

以色列总理贝内特的调停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在3月5日去莫斯科和普京会谈前,他还同马克龙、朔尔茨以及拜登沟通过,且在与普京会面后,又前往柏林见了朔尔茨。自访俄后,贝内特又和普京以及泽连斯基多次通话,以色列外长拉皮德也将飞往立陶宛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

以色列此前“保持中立”的立场让美国感到不快,直到3月2日以色列在联合国大会对谴责俄罗斯决议投下赞成票后,美方的不满情绪才有所缓和。

外媒猜测,以色列和俄罗斯“站在一起”的动机是针对伊朗,如果能够说服俄罗斯不同意重启伊核协议,那将是以色列(一直反对该协议)的一次外交胜利,可以达到制约伊朗的目的。

土耳其是没有加入欧盟的北约成员国,在近日乌克兰火线申请加入欧盟的时候,长期排队的土耳其不干了,呼吁欧盟公平一点,先看看土耳其的申请书。站在土耳其的立场,其实俄乌孰输孰赢对他的影响不是特别大。

但土耳其对于斡旋却是非常积极的,2月24日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之后第一时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给普京打了电话。不过他的调停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而且正与金融危机作斗争的土耳其,很明显有两边押注之嫌。

一方面,土耳其并未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或关闭领空,另一方面土耳其却又明确谴责俄罗斯的“入侵”,并允许乌克兰军队购买土耳其制造的无人机。

俄外长拉夫罗夫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已于3月10日在土耳其南部会面。会谈并没有达成停火协议,成果并不突出。

俄乌冲突期间,沙特和阿联酋领导人拒绝与拜登通话,这表明,除非美国在也门冲突和其他领域提供支持,否则中东石油富国不会帮助缓解不断飙升的油价。

由于拜登政府在也门胡塞武装问题以及重启伊核协议问题上没有为他们提供支持,沙特和阿联酋与美国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阿联酋不想损害与俄罗斯的关系,因为两国在利比亚和非洲其他地区有广泛合作。

自1997年以来,两国间贸易增长了10倍,贸易额到2021年达到50亿美元。

在俄罗斯与海湾地区的贸易总额中,阿联酋占据一半还多(55%)。同时,阿联酋还是俄罗斯最大的阿拉伯投资者,占投资总额的80%。

所以,阿联酋出面调停俄乌冲突,其实是不仅仅是从石油供给层面与俄罗斯保持步调一致,更重要的是维护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最后是印度,面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和表现超出预期。不仅莫迪乐当俄乌之间的调停人,而且印度网民对普京的支持竟然影响了推特等西方社交媒体的舆论版图。

3月7日莫迪与泽连斯基和普京分别通了电话。在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和3月2日联合国大会有关俄乌局势的投票中,印度均投下了弃权票,引发了西方阵营的批评声浪。

印度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是美国极为重视的“合作伙伴”,因此,此次印度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乃至挺俄的举动,引起美国的不悦,甚至扬言要制裁印度。

印度近60%的军事装备和大部分民用核技术均来自俄罗斯支持。

这是印度此番拒绝谴责俄罗斯的重要原因。

此外,印度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离间中俄,不过这是并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迫于美国的压力,对于俄乌冲突,欧盟层面似乎没有太多调停的办法,只能在制裁上对美国亦步亦趋,而这将进一步拉远欧盟与俄罗斯的距离,使得“诺曼底模式”会谈难以展开。

但中国就不一样了!为破解美国的围堵和道德绑架,中国可以主动出击,对俄乌冲突进行调停,打破美国希望战争拖入持久战的阴谋,让俄乌双方尽快回到谈判桌前,这样不仅对中国战略主动有利,而且对全球经济和军事安全都有利,避免了战争扩大的可能性。

其他国家加入到对俄乌冲突的斡旋当中,不过是各自打着算盘,与中国真正中立的立场和具备调停的能力相比,他们不过是俄乌冲突这场大戏下的匆匆过客,并不能对俄乌局势和国际秩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和改变。

因此,戎评主张中国化被动为主动,担起俄乌冲突调停角色的重任,这不仅是对美国霸权的一次重击,更重要的是为国际社会点亮了和平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