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戎评说策
俄乌冲突发展到今天,早已经不是俄乌两国的事儿了。
事实上,仗一打起来,从深度介入的俄欧美,到置身其外的中国,全球大国都面临着两难的抉择。
俄罗斯:如何收场
算上2008年的格鲁吉亚事件和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这次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其实是俄罗斯第三次以军事手段反对北约东扩。
在前两次,普京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俄军兵锋所指,干脆利落地就给格乌两国一顿收拾,西方大国纷纷偃旗息鼓,北约东扩的节奏也被一度打断,然后借着两战之威,俄罗斯顺势搞了很多大动作——
俄白一体化成形、摩尔多瓦放弃加入北约宣布中立、亚美尼亚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引入集安组织平叛......
直到最近的俄乌打起来了,阿塞拜疆总统还跑去克里姆林宫签了两国联盟协作宣言,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更有意思的是,08年被俄罗斯暴揍的格鲁吉亚,这次居然公开宣布拒绝跟随西方制裁,还很乖巧地表态要继续和大哥搞好关系。
这些都是啥地方?普京大帝一心想要整合的“前苏联空间”啊!
也就是说,在北约东扩的同时,普京事实上也在通过两次开战“杀鸡儆猴”,重整了周边的小弟队伍,而这个队伍,就是俄罗斯大国复兴的根基。
在这个意义上,此次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对于普京就不是单纯的打不打得下来的事儿,而是事关普京整合欧亚腹地的大计,你凭啥当大哥?凭啥整合欧亚诸国?凭啥要弟兄们舍了西方跟你混?都是普京这一战需要回答的问题。
所以战事一起,普京就只能胜,而且得是2008年和2014年那样的大胜!
这是国外,还有国内。
2014年俄罗斯趁着乌克兰政局动荡收回了克里米亚,引来了美国与欧盟的重重制裁,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关系至今没有缓过来,这些损失都是由俄罗斯百姓来承受的,近两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了,于是回过头来,对当年普京在克里米亚危机中的评价也越来越负面。
这种情绪体现在此次俄乌战事上,就是俄罗斯国内同样出现了不少“反战”的声音,除了多个城市的街头示威,还有知识分子群体的联署反对。
所以现在西方在不能直接派兵干预的前提下,采取的一大策略就是通过高强度的经济施压,诱导俄罗斯内部的不满情绪,进而为反普京人士递刀子。
而且这次的制裁还不同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西方施加的重重制裁始终没有涉及金融领域,但这次不仅全面围剿俄罗斯银行系统,连SWIFT这样的大杀器也使出来了,带来的冲击势必也会更大——28日,卢布一度贬值30%,据说俄罗斯国内已经发生挤兑现象,俄央行只能痛下决心,一步将利率从9.5%提升到了20%。
虽说考虑到普京多年“去美元化”的准备和俄经济自身的韧性,西方制裁的效果会大大消减,但这种高级别的制裁,依然会重创俄罗斯经济,随着制裁的发酵,普京面临的民意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普京不拿下一个大胜利,签下一个对俄罗斯大大有利的条约,是没法交待的。
所以,普京这一战,必须大胜!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开战几天,并没有再现当年“俄式闪电战”的局面,战事推进得并不顺利。
俄方三路大军,按照设想本应该是北边直指基辅、东边覆盖乌东亲俄地区、南边封锁乌南港口,到现在为止,三路中只有南部推进稍快,但也没有拿下什么标志性的重镇,乌东亲俄的哈尔科夫等城市都还在拉锯中,北边通过打基辅来逼着泽连斯基签“城下之盟”的目标似乎也越来越难实现了。
预料中的俄军大规模机械化兵团强势推进、乌克兰人望风而降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像美国那样疯狂搞地毯式轰炸、乌克兰被炸成一片废墟的场景也没有出现,俄军要顾忌乌克兰的民心,甚至都不敢放开了打,硬是把一场闪电战打成了攻防战,后期如果真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巷战下去,俄军不仅将面对巨大的伤亡,战事还会被无限期拖延。
但偏偏俄罗斯又拖不起。
一方面,已经到了3月,乌克兰平原解冻在即,俄军装甲集群必须避开即将出现的泥泞沼泽,所以能利用的时间不多了。
另一方面,西方舆论掀起的铺天盖地的反俄反战宣传,大家在中文网络上都看到威力了,国外传得更疯,而且很快就会渗透到俄罗斯国内,再叠加经济制裁的后果、巨额的军费开支、天量的军火补给,还有西方武器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雇佣军的加入、乌克兰平民的武装化、乌军利用平民设施设防,都将迅速消减俄军的优势,让俄军有力难施,越打越被动。
可以说,目前泽连斯基成功挺过了战事开始的“关键72小时”,已经算是赢得了某种战略优势,既遏住了俄军的势头,更向西方展示了乌克兰在给俄罗斯放血这件事儿上的价值,所以前两天泽连斯基还求告无门,在那哀怨“被西方抛弃”,这两天就精神抖擞地满世界打电话,西方国家也不再犹豫,基本上有求必应。
这就是为啥在俄乌谈判中,俄罗斯作为主动进攻的一方,反而显得更加迫不及待,早早地到位了,乌克兰虽然首都被围,却好整以暇,故意迟到——乌克兰无需谈判求生,只要拖得够久,自动成为赢家。
这也是为啥普京要启动核威慑——因为只有这个杀手锏才能镇住全场,既强势回应西方的制裁,又避免西方直接出兵干预,以保证战场上不会出现影响局面的第三方势力。
当然,一时的胜负并不足以决定全局,俄军相对乌军,理论上仍然有着强大的优势,只要肯花费代价,这场战争还是不会有悬念的,而这个代价,可能是如美国在伊拉克行动中那样的大量平民伤亡,也可能是俄罗斯透支国力、死伤大量军人,或者都有,无论如何,都将给普京带来巨大的麻烦。
所以,对于普京来说,现在亟需一场大胜,而且是一场速战速决的大胜,否则,该如何收场?
而且,当前的战事才是第一阶段,大战之后,巨大的重建成本从哪里来?乌克兰举国的反俄民族情绪被打出来了,战后如何治理?面对蜂起的叛军,俄军又将付出多大的代价?西方经济制裁带来的长期后果,会不会在俄政坛引发动荡?都将是这一战之后必然会出现的问题。
欧盟:左右为难
俄罗斯的“闪电战”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原本立场摇摆的欧盟立马就变脸了,将俄罗斯从打进乌克兰的“侵略者”,重新定义成了整个欧洲的现实威胁,不仅纷纷投入了美国主导的反俄统一战线,连在对俄关系上最犹豫的德国,都开始一改“祖制”,向乌克兰支援了大批武器,英国、丹麦等国更是鼓励公民赴乌克兰参战。
欧洲变脸变得这么干脆,有几个原因:
其一,西方反俄反战的宣传,既让普京背负了巨大的道义压力,反过来也裹挟了西方政治领袖的施策空间,比如拜登在SWIFT问题上稍一犹豫,立马就被指责“软弱”,而欧洲马克龙马上要大选、朔尔茨因为之前的“绥靖”立场饱受指责,现在为了选票都必须对俄强硬到底、对乌一力支持。
一个例子就是最近泽连斯基趁乱高调要求加入欧盟。本来按照流程,加入欧盟的前提是加入北约,而加入北约的前提是领土完整,但偏偏乌克兰有克里米亚和乌东两国的领土问题,所以按照流程是不够格加入欧盟的,欧盟此前也表态不收,但现在泽连斯基可是西方的“政治正确”,于是欧盟仅隔了一天就低头了。
其二,俄乌开战导致的难民问题、模糊的安全保障范围等等问题,都将影响中东欧地区的稳定,甚至正式引爆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埋藏几十年的深层次危机,这让习惯了跟着美国搞降维打击的欧洲老爷们心里着慌了,坐不住了。
然而,表态归表态,站在欧洲自己的立场上,这种强硬的姿态既好笑,又矛盾——
迎合“反俄援乌”的潮流吧,现在是能赢得选民的支持,但等到后面天然气价格蹭蹭往上涨,乌克兰难民大举西进,选民的热情迟早会被现实浇灭,那时,欧洲用什么替代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又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难民?解决不好,现在这些积极表态的领导人一个都跑不了,都得背锅。
和俄罗斯反目成仇吧,更不符合欧洲的利益。在这场战争之前,欧俄关系已经大大改善了,事实证明,如果不是美国推进北约东扩,欧俄是能和平共处的,现在的问题是,欧洲被美国裹挟东进,俄罗斯就得对欧洲举枪,受到威胁的欧洲就得向美国求助,美国就更能裹挟欧洲挑衅,经过这次俄乌战争,这个恶性循环越砸越瓷实,欧洲被美国掌控更深了。
相反,这次战争过后,欧盟的自主力量将大受打击。
临近俄罗斯的中东欧国家会更加唯美国马首是瞻,法德等西欧国家对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也会依赖更深,整个欧洲将从“欧洲自己抱团”转向不同程度地“围绕美国抱团”,“欧洲自主”越看越像个笑话。
而且此战之后,东欧国家承担的巨额军费将有增无减,而西欧国家势必会因为随之而来的能源、通胀、难民等经济难题削减给东欧的补贴,东西欧又得吵起来,欧盟内部的裂痕又会被放大,矛盾会更难调和。
不过欧盟有办法解决吗?没有,别说欧盟没有,欧盟大国都被局势绑架了。
比如舍不得北溪二号的德国。
北溪二号除了是一条能源管线,更是一条连通柏林和莫斯科的“政治管线”,它关联着俄罗斯15%GDP的外汇收入和德国3座核电站停运后11%的发电量,可以说,只要这条管线正常运行,俄德两国就深度绑定了,默克尔俄欧和好的政策路线就能继续走下去,俄罗斯对于欧洲安全更加“可控”,欧洲就有空间脱离美国的“保护”搞自主了。
所以朔尔茨之前顶着压力在拜登面前装聋作哑,始终不愿意就制裁“北溪-2”表态,但这次俄乌开战之后,不管朔尔茨愿不愿意,“北溪-2”的启动权事实上到了拜登的手上。
德国现在能期待的就是战后能出个和谈的结果,趁早给北溪二号放行了,但美国现在巴不得俄熊把欧洲搞乱、欧洲让俄熊流血,至于死人反正死的也是乌克兰的人,拜登眼睛都不会眨一下,所以美国一定会强硬到底。
俄罗斯呢,前面说了,普京这一战背负的太多,能胜不能败,能进不能退,退一步俄罗斯就成前苏联了,所以势必也会强硬到底。
那么可以预测,欧洲这乱局应该会持续很长时间,欧盟夹在中间,只有给美国摇旗一条路。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正义”的天然气可以顺利成章地进入欧洲,欧洲将花费更高的成本,将自己的能源话语权,从尚能讨价还价的俄罗斯手里夺过来,交给控制欲更强的美国,为大西洋联盟的友谊添砖加瓦!
美国:俄罗斯?还是中国?
某种程度上,美国算是俄乌战争的大赢家:俄欧互殴,欧洲归心,资本回流,拜登成为了众望所归的全球领袖。
但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美国需要的是“可控的冲突”,一旦像今天这样爆发了全面战争,美国同样会陷入几重难题。
首先,是通胀问题。
俄乌之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美元回流目前还不清楚,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包括能源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确实被推高了,尤其是原油价格飙升至了八年来最高点,而能源价格上涨又会带涨大多数消费品,美国严重的通胀也会火上浇油。
目前,美国和盟友又一次在商讨释放原油储备的事儿,但这招效用有限,最后问题还是得落到加息上,不过俄乌开战搞得金融市场大动荡,那么美联储是不是要避开这个时点,推迟加息步伐?
其二,怎么应对的问题。
越是乱的时候,越需要领袖,现在反俄反战的舆论被煽动起来了,全世界都在盯着拜登怎么做。
但拜登能怎么做呢,派兵吧既不能又不敢,旁观吧又实在不像个大哥的样子,要不是乌克兰抵住了俄军的攻势,现在头疼该如何收场的,就是开战后只会劝泽连斯基跑路的拜登了!
拜登目前最大的动作就是制裁。
不过咱们前面也说了,普京早早就搞起了“去美元化”的准备,俄罗斯丰富的资源和能够低限度自循环的经济体系又颇有韧性,而且普京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就提前“向东转”了,虽然最后还是会被制裁大棒打个重伤,但真正伤多重,还得取决于俄军在前线的战况。
更何况,中俄有替代支付机制,中国有全球最齐全的供应链和巨大的国内市场,美国的制裁能达成多大的效果,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中国对抗西方、援助俄罗斯的决心。
不过乌克兰人超乎意料的抵抗,现在似乎又给美国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选项,拜登开始向乌克兰提供“标枪”反坦克导弹和“毒刺”防空导弹等不对称武器,就像当年支持阿富汗对抗苏联一样,其目的就是将乌克兰变成一个新的“坟场”,用美国人熟悉的战争泥沼拖死俄军!
美国更大的难题是战略性的。
首先,在战争爆发前,美国和北约各有各的盘算,特别是美国,一意煽风点火,等到战争真爆发了,美国和北约又生怕搅入战局,躲得远远的看着乌克兰挨揍——在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再次展现了自己的虚弱和不顾盟友的“美国优先”。
这就给全球各国传递了两种信息:对于伊朗等敌人来说,俄罗斯打破了平衡的规则,创造了一种“可以开战”的新现实,反正只要扛过经济制裁,西方就没招了,那么有必要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打一打?
而对于美国的一众盟友来说,俄罗斯这种“强邻打弱邻”的模式,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美国是不是也会袖手旁观?大哥要是靠不住咋办,要不要从“一边倒”变成“墙头草”?
比如咱们台湾省某些人最近被乌克兰局势激得上蹿下跳的,自动把战事套到了台海,满是对美国不信任的悲观氛围,拜登一看,你这颗棋子还有大用啊,现在搞“投降主义”这套怎么行,所以今天还专门派了代表团去配合小菜搞安抚表演。
另一个难题,是俄乌这仗一打,暴露了一个新的问题:北约这些年一路东扩个不亦乐乎,但过度扩张之后,东翼可就直接抵到了俄罗斯家门口,你美国和北约有这个能力能防得住吗?
俄罗斯既然可以选择乌克兰为突破点,那么在“大国被逼入绝境”的时候,能不能再选择波罗的海三国打一打?
换言之,东扩后的北约国家,在平时可以视为北约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的“资产”,但目前俄罗斯用行动表明,它也是可以“西扩”的,那么这些撮尔小国无疑就成了北约暴露在俄罗斯眼皮子底下的“软肋”,成了北约的“战略负担”。
那么,不可避免的,美欧就需要在中东欧搞战略倾斜了,花更多的钱、布更多的兵,进一步强化这些与俄罗斯毗邻的前线国家的防卫,而这无疑又会进一步刺激俄罗斯的不安感。
好,说到这里,就引出了美国的终极战略难题——中国。
这次拜登可能是汲取了当年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为中国提供了机遇窗口的教训,刻意避免美国卷入冲突。
但俄乌战争之后,俄罗斯作为“西方威胁”的优先级会大大提升,美国还是需要在欧洲投入大量的战略资源,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步子将大大延缓,所以归根结底,中国还是会把握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期”。
再往远了说,此次俄乌战争后,俄罗斯会比之前更需要战略缓冲空间,更需要整合前苏联空间,这将被美国视为复辟“新苏联”的举动;而在北约这边,就像前面说的,东翼的小国成了“软肋”,北约也会强化提升它们的安全感,这就在客观上会带来双方的长期对峙。
那么在这个“长期”之内,美国以中国为头号对手的意志和能力,美国继续转向亚太的步子,都将被欧洲这个大后方给拖住。
也就是说,一个时期之内,美国要被迫选择对付俄罗斯,而非“头号战略对手”中国了!
中国:立场问题
客观来说,这场战争中国算是个“隐形赢家”。
首先,战争引起的全球通胀压力,会进一步凸显中国产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止被制裁的俄罗斯,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依赖都会随之加深。
其二,在西方的制裁大棒下,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必然会更多地转向中国,我们的能源安全将更有保障,而且中俄的绑定会越来越紧密,中国有了这个政治上、资源上的强大助力,未来在中美博弈中也会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其三,从反面来说,特朗普曾经下大力气拉拢俄罗斯对付中国,并且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但随着这次俄罗斯和整个西方翻脸,这种美俄联手制中的不利情形,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再不可能出现了,美国再搞对华围堵,已经失去了俄罗斯这个理论上最有力的伙伴。
其四,在中国的角度,俄罗斯此次向西方秩序宣战,客观上吸引了很多原本会打向中国的火力,为中国争取了相对自主的国际环境,而按照中国的崛起速度,也许只是这关键的几年,就将大幅度改变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此外,俄罗斯这一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包括如何用“闪电战”瘫痪对方的指挥链、如何考量对方的民心士气、如何尽量避免城市巷战的伤亡、如何应对国际舆论、如何应对包括SWIFT在内的金融制裁等等,中国都可以总结经验,留待后用。
所以,俄乌之战,其实在宏观层面大大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势”,只要中国保持战略定力,不出现大的战略错误,等到欧洲纠纷尘埃落定时,中国势必会是一个对各方而言更难忽视的角色!
当然,这次战争并不纯粹利好任何一方,中国虽然尽量置身事外,但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首先,立场问题。
俄罗斯现在算是彻底和西方翻脸了,这个时候,中国持什么立场就很为难。
在战略伙伴关系的层面,中俄应该联手应对西方的压迫,而且考虑到中国未来也有很多关键议题需要俄罗斯的合作,比如寻求两岸统一的时候,或者应对同样复杂的亚洲安全局势的时候,或者提出自己的全球秩序主张的时候,那么,中国现在无疑应该继续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和普京站在一起。
而在中国自身的利益层面,中国对俄罗斯的任何政治支持,或者经济援助,都很容易激化成一种极端的局面,也就是中国一直竭力避免的“中俄VS美欧”二元对立的冷战格局。
要知道,中国的发展,就是建立在稳定的国际环境、开放的国际市场的基础上,一旦全球被这么对立二分了,其实就相当于自断了发展的根基。
所以欧美将俄罗斯剔出SWIFT,也是给中国出了个难题,表面上,是为人民币加速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契机,甚至后期还可以拉入那些被美国制裁的国家,建一个自成一格的金融贸易体系,但问题是,这无疑更加推动了中俄与欧美的“脱钩”,“新冷战”式的阵营对垒就板上钉钉了。
所以这也是美英澳加等五眼国家一再喊话要求中国表态的原因——如果中国不支持俄罗斯,中俄“上不封顶”的伙伴关系会被削弱;如果中国支持俄罗斯,西方就可以顺势制裁中国,将中俄推到西方的对立面,美国拉着整个西方世界孤立中国的目标也就达成了,中国自动与世界“脱钩”!
同时,在这个战争的特殊时期,任何明面上的支持,都会自动等同于中俄结成了“战争同盟”,那么,印度这样和中国有矛盾的不结盟国家会怎么想?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向西方靠拢!
而且美国也会让“印太战略”向军事方向倾斜,甚至在无力应付东西两个方向时,不排除继续沿用去年卖给澳大利亚核潜艇的模式,重启核威慑的安保战略,在亚太周边搞“核扩散”来制衡中国。
目前已经能看到的一个变化,是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的上升。
日本人在见识了俄罗斯“用武力改变现状”之后,也被刺激到了,安倍前几天甚至都提到了和美国“核共享”这个禁忌话题,而从3月开始,日本这个能源进口国,将向欧洲提供能源,这个举动,说明了美日在进行全球层面的绑定,在美国有心无力的时候,日本之后的戏份会更加吃重,而其目标自然是指向中国。
所以,中国任何支持俄罗斯的举动,都将进一步恶化自身的安全环境。
此外,中国因为台湾问题的存在,不可能认同俄罗斯拿回克里米亚、促成乌东两个共和国独立的行动逻辑,所以无法完全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这也是中俄合作的一个隐性界限:中国支持莫斯科反北约东扩、反西方制裁,但不支持其对乌克兰领土和主权的主张,咱们看外交部的发言,基本都是围绕这个原则来的。
综上,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不会体现在明面上,从外交措辞里找不到的,更多的应该是在实打实的后背支援上,在绕过美国制裁的其他渠道上。
所幸中俄合作的空间很大,中国也有全球绝无仅有的大规模支援能力,必要的时候,中国依然是普京稳定后方的最大王牌!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伴随俄罗斯暂时进军不利,现在就有声音在质疑俄罗斯对于中国的意义,质疑中国为什么要支持俄罗斯。
其实这个意义,并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在于俄罗斯的不可替代性。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利用他们手上的这套秩序,主要就干了两件事:在欧洲方向遏制俄罗斯,在亚洲方向遏制中国。
俄罗斯面临北约东扩的问题,中国同样面临着AUKUS、“四方安全对话”、美日同盟等体系在中国周边搞的“亚太版北约东扩”,两个“北约”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挤压大国的战略空间,将大国困死一隅。
所以,俄罗斯有他们的安全困惑,不知道西方发起遏制的理由,也不知道这种遏制的终点,而中国这几年在美国日甚一日的各种针对下,同样有这样的困惑,这个困惑的答案也是一致的——中俄作为“可能”挑战西方秩序的大国,本身就有需要被消灭的“原罪”,不死不休。
对此,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其实都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基本都是美国出招咱们接招,美国嘴唇一碰就能打出疆、港、台这种筹码,而中国能拿出来的筹码呢,都是国人辛辛苦苦攒的家当,根本没有公平可言。
而和中国比起来,俄罗斯连这份能讨价还价的家当都没有,于是普京换了一个方向,从军事角度突围,试图重塑西方施加的安全环境。
现在普京的行险一击,本质上就是在向冷战后那套西方单极称霸的旧秩序开炮,反抗美国这个遏制战略的大网。
从这个维度上,中俄的命运是一体的,世界上能与中国建立如此牢固关系的大国,注定也只有俄罗斯一个。
这,也就是“背靠背”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