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第一慰安妇:我不能死 因为我是证人
图为2012年7月1日,重病入院的万爱花谈及慰安妇诉讼日本政府的历程时说:我不能死,我是证人。韦亮摄 我还不想死,因为我是证人,我还要等到日本政府赔礼道歉那一天。这是84岁的
-
志愿军壮举令战犯流泪:坑道里喝尿解渴坚持战斗
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一代名将秦基伟率志愿军15军参加抗美援朝,部队打出了国威军威,涌现出一大批战斗英雄,秦基伟将军的英名也为世人所称颂。 1953年5月,秦基伟从朝鲜回国到哈尔
-
长沙抗战老兵的故事:他们只期望不被遗忘
昆仑关战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滇西反攻他在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他叫王光亚,今年100岁,是长沙幸存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军人不怕牺牲,但是害怕遗忘。请不要忘记抗战和牺
-
探访英雄山下的抗战老兵:我们的血汗没有白流
在苏鲁交界处的山区有一座英雄山抗日山。因山上建有1638座抗日烈士墓,安葬着1800多位抗日烈士的忠骨,铭刻着3576位抗日烈士的英名而得名。 抗日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41年,是当年滨
-
被地雷炸死的侵华日军中将:骑兵开道均无事就炸他一个
地雷作为一种战术性防御武器,在抗日战争中曾给侵华日军以极大的杀伤。特别是在华北敌后战场上,遍地开花的土地雷,使日军闻风丧胆,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在正面战场上,两
-
对越作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女兵 遭越军埋伏仅抢回骨灰
龙州烈士陵园唯一的一位女烈士,也是自卫还击中牺牲的第一位女烈士,她的名字叫郭容容。 郭蓉蓉,女,生前系162师政治部电影队放映组组长(干部),中共党员。关于她的牺牲,格外
-
老兵口述抗战:日军一杆枪可阻止国军一个连
作家、暗访记者,自费寻找抗战老兵数百名,著有抗战题材系列作品,内容真实,情节感人,为中国第一位自费寻找抗战老兵的作家和记者。曾接受《中国记者》、《生活新报》等近百
-
78岁老民兵连长守护烈士墓66年 12岁时磕头承诺
10月22日,江西省定南县龙塘镇龙塘村78岁的老民兵连长郭初辉,手拿扫帚和抹布,肩扛锄头,带着两个孙女,一起去给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赵俊扫墓。他从1949年8月22日起,坚持每月
-
58年前把黄继光遗体背下战场的人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纪念日。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1组,还生活着一位8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罗西成。11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1组,
-
黄埔老兵忆抗战:一枪之仇还未报 非常气愤
黄埔军校,全名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黄埔培养了国共两党大批优秀人才。黄埔师生在东征、
-
八路军老兵忆抗战:发明“化学武器”辣椒弹炸鬼子
分兵创造有利战场条件 1939年,由贺龙率领的120师刚到冀中地区就逢日军对冀中平原发动第三次围攻。在敌我力量差距悬殊的情况下,贺龙组织三支分队奔赴各地,协助地方组织群众扩
-
志愿军老战士病逝前念叨最多的是战友邱少云(图)
十月二十三日,志愿军老战士郑时聪病逝。临走前,老人念叨最多的是战友邱少云 他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 邱少云赠送给郑时聪的照片。 10月23日,志愿军老战士郑时聪病逝。得此消息,
-
远征军老兵岳子云:炸腾冲城墙子弹从头顶擦过
当时,后面战友用机枪给我打掩护,我扛着炸药包往前冲。快冲到城墙时,一颗子弹从我头顶擦过,就差那么一点点。最后鬼子被打得只剩下很少的人了,还是不投降。正好上面分发了
-
抗日战士忆日军暴行:放七八条狼狗撕咬女八路军
苦难:躲避日寇她15岁就嫁人 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在华北一路上见房就烧、见人就杀,看到年轻姑娘也不放过郤文秀老人靠在沙发上,向外孙讲起了抗日经历:为了避免被鬼子糟蹋,
-
杨靖远:不灭日寇不割髯 曾单枪匹马劝敌投降
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断头流血乃革命者家常便饭,奋斗牺牲是抗日的应有精神,这是1938年,时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肖华在得知杨靖远牺牲后
-
95岁女兵忆抗日:千余名远征军伤员拒投降自焚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拉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23日,日军轰炸仰光,缅甸告急。为确保滇缅公路生命线的畅通及联合抗敌,1941年12月26日,中英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
-
中国远征军战绩:曾用千人击败日军万人
88岁的李文德时常独自坐在位于半山腰的自家阳台上,对着连绵的松山发呆。那里,是这位中国远征军老兵71年前参加对日战斗的地方。 老人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简陋的屋子里悬挂
-
抗战老兵自述:十七岁学机械 为飞虎队修战机
为了生活考取空军 我籍贯是上海的,我们家在上海算是普通家庭。我9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印象中,我们家并不富裕。 七七事变的时候,我15岁,刚刚离开学校。那时抗战刚开始
-
中国远征军347具遗骸归国受阻 官方出面表态
11月4日,在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的发起下,从缅甸密支那挖掘出的347位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准备归国,而就在当日,遗骸归国活动遭到密支那当地民间组织云南同乡会的
-
国军老兵回忆伏击日军坦克:战防枪显神威
2005年6月26日午饭时分,广州市站前路西村三约大街一栋老楼中一个白天也必须开着灯的房间里,原国民革命军老兵张访朋的侄子正在大声地用客家话念一封张当年的对手--日军老兵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