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吃上相隔万里的水果了。比如热带的香蕉已经普遍出现在北方百姓的家中。“北苹南橘”的界限也早已被打破。然而在古代,食品的运输往往要靠马车长途跋涉,这就使得食品的运输费时费力,有的食品在运输途中早已腐烂变质。
比如杨贵妃喜爱吃荔枝,但是唐都长安没有荔枝,于是只能从江南水乡马不停蹄地运送过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因此很多人便好奇,古人到底都吃些什么呢?由于食品不易保存,极易腐烂,因此关于古人的饮食,大都是文献记载,文献和考古相比总是差了点意思。
后来专家发现了一座辽代的古墓,里面保存着很多古代的食品。这也就成了考古界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1993年,一位农民在给田地浇水灌溉之时,农田出现了渗水的现象,于是专家们才发现农田下面便是一座辽代的古墓。该古墓的主人是辽代的豪门大官张文藻。
古墓里面四壁全都是辽代的壁画,并且还有80余件随葬品,虽不及皇室陵墓的规模,但也可以说是相当气派了。其中最让专家们注目的,就是墓中一大桌子辽代的酒宴了。这桌酒宴并不是人们在墓中吃剩的,而是张文藻的随葬品之一,就像今天的供果一样。
桌子上除了酒菜之外,餐具也是一应俱全,这些餐具和酒菜给今天的考古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墓中的食物都已经腐烂变质了,但是有的依稀能够看清楚是什么,比如说在坚硬的外壳下保存的形状如初的板栗,共计有30颗。有的食物虽然已经被腐蚀得面目全非。
但是专家根据科学检测,发现其中有糕点和桃子、苹果、梨这样的水果。除了这些食品外,最大的发现就要数酒了。这些发现不知专家,就连网友都忍不住惊叹,原来古人都吃这些东西的吗。李白有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可见至少在唐代,人们就已经开始饮用葡萄酒了,可是这只是相关文献的记载,考古界关于葡萄酒的发现一直处在空白阶段。
但是在张文藻的墓里,专家们却发现了许许多多的葡萄酒,这一发现,无疑填补了考古界关于中国葡萄酒的空白,现在随着皇室贵族的文献历史已经被开掘得差不多了,很多历史学家着手于普通百姓的历史,这座辽代的古墓虽然研究意义重大,由此观之,古人也是比较会享受美食的。
但也只是代表贵族的生活罢了,普通老百姓不但没有这样规模的陵墓,甚至有的连贡品都没有,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饮食条件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只能从文献的只言片语中略知一二了,要想从考古界发掘普通百姓的饮食状况,恐慌怕是不切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