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谈完不到72小时,苏杰生一语激起千层浪,印度终于还是怕了。那么,苏杰生对中印关系有何表述?为什么说印度终于怕了?
近段时间,中印关系的回暖迹象显著,两国高层外交互动频繁,释放出积极信号。从今年七月份开始,中国外长王毅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分别在阿斯塔纳和万象举行会谈,如此高频次的双边外长交流在近年来颇为罕见。同时,中印边境事务的磋商与解决进程也明显提速。
7月月底,中印两国在新德里举行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0次会议。8月底,外交部边界和海洋事务司司长洪亮,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戴国澜,在北京共同主持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1次会议,通过此次会议,双方有效缩小了分歧,增强了共识,共同致力于推动早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随着双方的交流磋商不断加强,印度方面也在逐步调整对华策略,表现在逐步放宽对中国投资的限制,以及对华技术人员的签证政策上。印度国内舆论氛围亦在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恢复中印经济联系的重要性,并对此形成了一定的共识。然而,在两国关系趋于缓和之际,印度外长苏杰生一语激起千层浪。
就在中印双方谈完之后不到72小时,苏杰生在公开场合再次提及了所谓的“中国问题”。他试图将中国描绘成全球多国的共同挑战,并以此为印度过去的对华政策辩护。他表示,印度并非唯一一个讨论所谓“中国问题”的国家,并举例称欧洲目前关于经济和国家安全领域讨论的主要议题也大多是“中国议题”,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美国。简而言之,他的意思就是,印度将“中国问题”挂在嘴边不是印度的错,错的是中国。
很显然,苏杰生的这一说辞,不仅缺乏对中印关系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也暴露了其背后的错误立场。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苏杰生发出这一言论,正值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取得积极成果之际,这一时机显得格外耐人寻味。其背后反映的,是印度国内对于中印关系正常化的不同声音和利益博弈。一方面,印度有部分人认为,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符合印度长远利益;另一方面,以苏杰生为代表的势力则担忧,此举可能损害印美关系,进而影响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定位。
事实上,这也不是苏杰生第一次发表类似言论了。在7月底,苏杰生参加于日本东京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期间,他就特别强调了印度在处理与中国关系上的立场,即两国间的问题应由双方自主解决,不希望外部国家进行干涉。尽管苏杰生表达了改善关系的愿望,但他也试图将部分责任归咎于中国,声称只有在中国“尊重协议”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关系的改善。这种表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苏杰生为首的政客们,以“理中客”姿态,用“语言技巧”抹黑和贬低中国的野心。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次四方安全对话的联合声明中,虽然未直接提及中国,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中国周边局势的关切,以及对所谓“自由和开放的海事秩序”的维护。由此可见,苏杰生这类人的用心险恶。“苏杰生们”的言论在国际舆论场上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其逻辑链条却常常难以自洽,甚至自相矛盾。他们试图通过夸大中国的所谓“威胁”,来构建一个想象中的“反华联盟”,这不仅有悖于事实,也不利于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
可以说,印度对“中国威胁论”的炒作,对中国的妖魔化和敌视,反映出的是印度某些政客对中国害怕了。他们害怕中国阻挡印度的崛起步伐,害怕在中华民族腾飞的万丈光芒下,印度“有声有色”的大国梦,显得黯淡异常。然而,这种杞人忧天的论调,终究只会让印度陷入自我怀疑,在嫉妒中心灵扭曲、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