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称有2架安-124运输机在近期频繁往返于俄罗斯和朝鲜之间,外界推测其内部很可能携带有不便陆运或海运的高价值货物。
虽然外界尚不清楚,这些货物是从朝鲜发往俄罗斯亦或是反过来,但可以肯定,这一迹象的出现标志着俄罗斯与朝鲜之间的合作深度又增加了一个等级。
【俄罗斯空军的安-124运输机】
近日,知名美国军事媒体《军事观察》援引开源情报爆料称,随着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访问朝鲜,俄罗斯空天军在半岛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异动。
一架安-124运输机与一架图-154专机在几天前突然现身平壤机场,而在之后的时间里,俄军又派出了一架安-124,让总计2架运输机频繁往返在平壤与海参崴之间。
【俄罗斯图-154和安-124最近几天一直活跃在俄朝上空的航线上】
这一异常迹象一经曝光便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因为朝鲜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弹药一事在国际社会中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相关情报显示两国在过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通过陆运与海运渠道运输了约7000个集装箱规模的货物。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整个欧洲在2023年对乌克兰的物资援助量也就是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乌克兰方面更是称朝鲜已经超越伊朗成为俄罗斯最大武器供应国。
【西方卫星拍到的朝鲜运输集装箱】
加上空运的优势在于响应速度而非运输效率,货物运输量远不及重载火车与货船。大量信息显示出,如果俄罗斯只是要增加朝鲜武器弹药的供应速度,那么他们并没有必要让安-124频繁往返在平壤与海参崴之间,多加点火车或者商船班次明显更有效。
外界会对俄军安-124运输机的异常动向感到担忧,正是基于这一理由。反过来说,当这2架安-124出现在了平壤时,这也意味着它们“肚子”里装着的不可能是单纯的武器弹药,而大概率是一些不方便使用陆运或海运渠道运输的高价值货物。
什么货物呢?对于这一问题,外界存在两种基于不同前提的推论。一个前提是该货物是从朝鲜发往俄罗斯,安-124是来“接机”的。而另一个前提则恰好相反,是俄罗斯在把自己的某种货物运往朝鲜。
在我看来,第二个前提的可能性明显要比第一个更高。因为尽管现阶段的朝鲜已经在远程火箭炮等领域上达到了可以赶超俄罗斯的水平。但我们也不可否认,两国在整体技术水平上仍然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高精尖武器上。
就比如说朝鲜的火星-11乙战术弹道导弹,该型导弹虽然有着与俄罗斯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相似的外形,以至于不少人将其称为朝鲜版伊斯坎德尔。但从乌克兰方面收集到的残骸来看,火星-11乙在制导模组等关键设备上使用了大量的民用零件,相关情报部门由此推测其打击精度可能只有10米级,与2-3米级的伊斯坎德尔-M存在至少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朝鲜的火星-11乙战术弹道导弹】
可以说,最近几年朝鲜的武器装备虽然有百花齐放的趋势,但其中真正值得安-124亲自出马运送的高价货物却少之又少,哪怕是一直被西方媒体视为“可以威胁海马斯火箭炮”的朝鲜600毫米超大型放射炮也不一定能得到这般待遇。
所以比起安-124是在从朝鲜搬东西到俄罗斯,我更倾向于是俄罗斯在往朝鲜运输某些货物。且在结合朝鲜领导人在去年访问俄罗斯期间高调参观东方发射场与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我认为这2架安-124“肚子”里装的大概率是朝鲜急需的一些航空航天相关技术及设备,例如火箭发动机、卫星以及先进战斗机之类的。
【朝鲜领导人参观共青城飞机制造厂】
毕竟随着韩国方面在近几年又是列装美制F-35战斗机,又是首飞了国产KF-21战斗机,朝鲜方面面临的战略形势正愈发严峻。平壤方面会选择押注发展远火与导弹,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能用这些远程火力牵制韩军在空中以及海军力量上的优势,建立一套小型化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
但熟悉解放军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运作原理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并不是只靠火箭军的反舰弹道导弹撑起来的,还有配套的海陆空天侦察体系。这些无处不在的“眼睛”能够在战时为作战部队提供目标数据,而只要知道目标位置,就算没有反舰弹道导弹,解放军也有无数种方法击沉美军航母打击群。
然而朝鲜并没有这个条件,他们在去年11月才成功发射首颗国产侦察卫星,且运行轨道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朝鲜的国产运载火箭】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想要依托自身远程打击能力对韩国构建起不对称威慑,就势必需要加强对韩国的侦察能力。而在朝鲜相关技术并不成熟的背景下,寻求俄罗斯的技术援助无疑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
更不用说除了空天侦察能力外,朝鲜空军也急需升级换代。正巧俄罗斯手头有一批囤积了多年的苏-35战斗机,用来部署在半岛也是一个不错的牵制韩军与驻韩美军的筹码。
【安-124的货舱完全能装下苏霍伊系战斗机】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这些货舱里装的是其他货物。
但不管怎么说,安-124现身平壤一事,都标志着俄罗斯与朝鲜之间的合作深度又增加了一个等级,整个半岛局势与俄乌局势也将在这种合作的波及下,慢慢出现影响深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