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边局势 > 正文

印度最后一刻逼哭COP26会议领导 《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不容易

时间:2021-11-15 10:53:04        来源:都市军事

 长达两周的COP26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终于落下帷幕,原定会程为11月1日-12日,然而,由于各方相持不下,不得不延长到13日,197个国家总算达成了一份气候协议,格拉斯哥也总算有了一份收获。

31.png

会议主席夏尔马(英国内阁大臣)在最后致辞说到一半时突然哽咽,并热泪盈眶:“我要为协商过程致歉,我深感抱歉。”

致辞完毕后,他敲下木槌,宣布各国正式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

英国《独立报》等欧洲媒体称,夏尔马之所以情绪激动,主要是因为印度人在最后一刻出招,不仅延长了会程,也使得协议面临流产风险。

在表决程序启动之时,7点40分,印度环境和气候部部长亚达夫要求对协议文稿进行修改,将有关削减燃煤能源的措辞由“逐步淘汰”(phase out)改为“逐步减少”(phase down)。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非常依赖燃煤能源。

虽然只是改动了一个单词,但意义相差甚远。

欧盟、英国、瑞士以及一些太平洋岛国的代表反对印度在最后时刻修改文本。

而南非、伊朗等国则支持印度的修改提议。

 

夏尔马成了最为难的人,他利用最后时间跑到各国房间向代表们挨个征求意见,看看是否还有妥协可能,接受印度人的提议。

美国和中国支持修改关于“削减燃煤”的措辞,欧媒称夏尔马在经历了“扣人心弦的时刻”后,终于修改了文本,结束了痛苦的精神折磨。

虽然《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已经达成,但欧盟和瑞士依然在质疑夏尔马作为会议主席缺乏公正,为了成果(协议)单方面让步。瑞士环境部长索马鲁加还意有所指地抱怨称,最后一刻修改协定的过程不够透明,暗示主办方受到了大国的影响。

夏尔马会后表示,虽然自己口头同意印度提出的修正案,但他追求的最主要目标是“逐步淘汰”(phase out),他也很抱怨协议文本最后被修改。

这样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在宣布协议达成时,表情不是兴高采烈,而是含泪道歉。

对于一些人来说,格拉斯哥就是一个表演的舞台,夏尔马的哽咽,证明他是个好演员,别忘了他是英国内阁大臣(商务、能源与产业战略大臣),必须为英国的政治利益服务,在苏格兰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本身就是英国政府的一个成就。

上台表演的演员还有西方政治人物和前政客,比如带着85辆大排放豪华车队的炫耀于罗马和格拉斯哥街头的拜登总统,还那个只会指责别国的前总统奥巴马。

除了政治人物,这种舞台又怎么少得了她呢?

32.png

这次气候大会并没有邀请她参加,瑞典环保小公主格蕾塔是自己带人“出征”格拉斯哥,一帮人不断用脏话骂英国政府,现在她表示对结果非常不满意,称气候峰会参加者都是在讲“废话”。

小胖墩就像复读机一样在说:保持愤怒,保持愤怒,保持愤怒……

但她说的不是废话吗?什么也不用做,就一张嘴在那哔哔哔,居然还会用“F**K”骂街了。

有人说,应当理解格蕾塔,因为环保意识需要她这样人来唤醒,而不是需要她去种树。

但问题是,她跟西方政客“有选择的环保”有什么本质不同吗?无非是一体两面,否则,她会看不到日本人将核污水排入大海?会看不到澳大利亚对山林大火的不负责态度?

各国在气候问题上迟迟无法统一,最主要原因就是西方国家缺乏诚信,不想承担应有的责任。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到《巴黎气候协议 》,再到格拉斯哥这份公约,已经过了十二年了,发达国家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的承诺也已经十二年了,但从来就没有兑现过承诺。

西方这不就是想“空手套白狼”吗,又怎么可能建立政治互信?

中国COP26代表团团长赵英民在格拉斯哥尖锐地指出:西方一直没有兑现承诺,已经极大地损害了政治互信。

33.png

中国气候特使解振华十年前在南非德班曾经对西方“环保教师爷”拍案而起,“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讲这些道理?”

72岁的解老这次也去了格拉斯哥,仍然犀利威武。格拉斯哥一场记者会上,美联社记者在提问时,居然问解老“能不能直接用英文回答问题?”

他告诉对方,“不如你用中文提问。”美联社记者在哄堂大笑中尴尬坐下。

上面说过,西方政客是把格拉斯哥当成表演的舞台。

那么中国代表呢?我们是把这里当成斗争的战场。

我们在是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捍卫自己的发展权利,敦促西方国家在“资金问题,温控目标、协定实施细则”这三个关键方面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位。

34.png

要不网友们怎么会称解老为“李云龙”呢?据前方消息,解老在格拉斯哥最后两天,只睡了不到八个小时,大会小会、框架细节都得跟人一一“过招”。

11月10日,中美两国在格拉斯哥发布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让与会各国感到了一种惊喜。虽然这只是一份宣言,但意义深远。欧媒称这是中国要“套住”美国,以防美国总统一换届又不想认账。

以美国德行,它再次当“气候逃兵”可能性很大,但这种做法只会令它的声誉走向毁灭。

不跟西方进行坚决斗争,就不会有气候协议;不跟西方进行坚决斗争,它们就不会履行承诺;不跟西方进行坚决斗争,就无法在气候问题实现最广泛的团结。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老人家的话,在今天的气候问题上同样适用。因此,中国代表团既是去斗争的,也是去团结的。

印度有勇气在最后时刻站出来硬杠,也是因为看到了某种力量。

印度被英国伤害了多少年?发达国家在两百多年来,是以疯狂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来发展本国工业的,并肆意奴役、掠夺农业国。

35.jpg

高耸的烟囱,代表资本财富,轰鸣的机器,体现工业力量,绵长的铁路,象征帝国荣光。

但农业国的民众呢,难道一辈子只能在落后和贫困中挣扎?

发展中国家当然有权利提升自己的工业水平,追求幸福生活。但西方是什么态度?你不能在生活水平上接近我们。

不是有人叫中国人不要吃肉吗?不是有人叫中国人不要吃海鲜吗?这些鬼话的理由就是环保!

环保和发展是一对辩证关系, 西方国家如果真的是为了环保,那就拿出诚意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环保能力,而不能一边吃得满嘴流油,一边用环保大旗来劝别人不要吃肉。

西方把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一个概念、一句口号。把一个逃学儿童捧成一尊环保之神,将环保问题极端化,这不是阴谋是什么?

”用爱发电“听起来很美好,但能做到吗?那只是政治骗子的口号。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与中国相向而行,才是真正的环保之道。

环境议题的联合国会议,会期总是特别长。联合国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COP26)已经开了两周,又在11月13日延长1天,塞满了曲折的谈判。最终,在各国的让步下,大会达成了“历史性协定”,各国同意通过订立协定减少煤炭的使用。

在“最后关头”,印度提出了一个印、中、美等国家支持的意见,协定中的一个词得到紧急修改。一项条款从要求各国加速“逐步淘汰”(phase out)煤炭,改为“逐步减少”(phase down)。

36.jpg

印度环境部长布平德·亚达夫和美国总统气候特使约翰·克里在会议间隙进行交流讨论(图自彭博社)

绿色和平运动组织的执行董事詹妮弗·摩根(Jennifer Morgan)说,该协定的通过意味着“煤炭的时代走向终结。”

“历史性协定”

综合英《卫报》和路透社消息,COP26上,各国已就气候危机达成协定。该协定将落实将把全球变暖限制在1.5℃的目标,这是2015年《巴黎协定》中规定的关键“安全线”。

谈判一直持续到周六(13日)晚上,各国政府就“逐步淘汰煤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向贫困世界提供资金”的条款争论不休。

经过漫长的谈判,当地时间11月13日19时04分,中国气候特使解振华对路透社记者竖起大拇指,回应记者“协议是否会通过”的问题。

解振华指出,“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意见没有被充分听取。”

过了一会,COP26大会主席、英国内阁大臣阿洛克·夏尔马(Alok Sharma)宣布,“现在到了决定的时候了。”

19时40分,印度在最后一刻出面干预。印度环境和气候部长布平德·亚达夫(Bhupender Yadav)要求对协定内容作出修改,把“逐步淘汰”煤炭改为“逐步减少”。一些代表表示不满,夏尔马“看起来好像要哭了”。

约半小时后,《协定》内容紧急修改完成,经过26年、26次国际磋商后,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历史性协定终于通过。

与会的近200个国家代表团都没有投出否决票时,夏尔马明显情绪激动。他如释重负般敲响木槌,足见主持这场谈判多么不容易。

这份协定主要是对《巴黎协定》的实施细节达成了共识。所有国家都同意在2022年重新审视并加强从目前到2030年的排放目标,即国家自主贡献(NDC)。协定还指出,富裕国家未能实现其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目标,并承诺它们每年至少筹集到这一数额,直到2025年。协定还为国际碳汇市场设定了详细规则,弥补了之前碳汇市场的漏洞。

37.jpg

右二为大会主席阿洛克·夏尔马,图源:COP26官方推特

然而《卫报》援引科学意见称,这两周,许多国家做出的减排承诺,还远远不能将气候变暖控制在1.5℃之内。但所有国家同意在明年重返谈判桌,会议将在埃及举行,重新审视他们的计划,并阐述他们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雄心。

夏尔马承认任务之艰巨,“我们现在能有凭有据地承认,我们为1.5℃的目标‘续命’了。然而,它的‘生命力’是微弱的,只有各个国家信守承诺,快速行动,才能实现。”

“在这次会议之前,全世界都在问:格拉斯哥的各方是否有勇气迎接这么大的挑战?我们已经做出回应,格拉斯哥创造了历史。”夏尔马说。

然而,一些发达国家依旧增加了谈判的困难度。

印度环境和气候部长布平德·亚达夫(Bhupender Yadav)表示,还需要对协议进行修订,以反映“新兴经济体的国情”。

“我们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他对路透社说,在COP26会谈期间,煤炭已被“单拎出来”,而没有类似的呼吁逐步淘汰石油或天然气。

亚达夫称,“我们尽了努力,让达成的共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合理的,对气候正义来说也是合理的,”他暗示了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历史排放量份额最大的事实。

路透社称,这一个词的修改欧盟和瑞士等富裕经济体以及许多小型岛屿国家感到沮丧。但所有人都表示,为了达成全面协议,更改是必须的。

“获得通过的文本是一种妥协。它们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利益、条件、矛盾和国家的政治意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38.jpg

代表讨论协定内容

“煤炭时代走向终结”

绿色和平运动组织的执行董事詹妮弗·摩根(Jennifer Morgan)说协议“还不够‘给力’(meek),太弱了。

“他们改变了一个词,但他们无法改变本次缔约方会议发出的信号,即‘煤炭时代走向终结’的信号,这很重要。”她说。

据路透社报道,发展中国家坚称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对地球变暖负主要责任,必须支付更多费用,来帮助南方国家适应北方国家造成的后果,并减少碳足迹。

《格拉斯哥气候协定》给了最贫穷国家更多的承诺,但没有保证他们最终会得到更多长期以来一直被告知将获得的财政援助。

协定敦促富裕国家到2025年将“气候适应资金”从2019年的水平翻一番,一些小型岛国在会议上的主要需求便是提供资金援助。目前,“气候适应资金”主要流向最贫穷的国家,仅占总的气候资金的一小部分。

发达国家曾承诺到2020年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但尚未兑现。明年,联合国一个委员会还会对资金情况进行通报。各国政府还会在2022年、2024年和2026年就气候问题进行进一步磋商。然而,联合国称,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仍然达不到相对贫穷国家的实际需要。到2030年,光是气候适应成本就要达到3000亿美元,此外还有对于农作物歉收和气候灾害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