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戎评说策
中印边境局势又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继九月底我方在东章边境反制印军无理阻拦后,11日凌晨,西部战区又突然发表一份极为罕见的谈话,措辞非常强硬,连“不要误判形势”和“切实拿出诚意和行动”都说出来了,由此可见印度在处理边境问题上根本没有任何诚意。
印度突然兴风作浪这事儿,看似是按照惯例趁冬季大雪封山赶紧捞一把,但结合近期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来看,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1.印度在边境搞事的逻辑
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本来是解释战争的本质,但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集体崛起,它逐渐成为了一些民粹主义政府维持统治的工具。
政治问题不决,那就用军事战争转移矛盾!印度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军事挑衅,煽动矛盾,转移危机,他是手到擒来。
以前是拿巴基斯坦出气,后来印度实力壮大,国内的民众信心极度膨胀,越来越看不起小巴这个对手,政府拿他转移视线的功效也就失效了,于是他们把中国树立成新的靶子。
比起巴基斯坦,中国确实更适合做印度民粹主义宣泄的靶子:
第一、中国实力更加强大;
第二、中印存在边境冲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印在1962年打过一仗,印度输得很惨,全国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准备向中国复仇。
而莫迪的上台更是印度反华的民粹情绪推到了高 潮,因为他本人就是靠这个发家的。2002年,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生震惊世界的宗教大屠杀,近千名穆斯林教徒被残忍杀害,这件事跟莫迪在此地执政时,鼓吹极端印度教主义有很大的关系。
再加上近几年中美矛盾不断突出,印度对美国的价值水涨船高,莫迪在用边境挑衅转移视线时就更有底气了。
2017年洞朗对峙事件,起因便是莫迪废钞令改革,想一举充实国家财政,没想到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了,搞得国内群情激奋,各种恶性 事件层出不穷,只好祸水北引。
这次情况比四年前的遭遇更严重。在疫情的冲击下,印度社会的微妙平衡被打破,系统性危机挨个爆发,外部形势也愈发严峻。如今莫迪屁股下面坐着的不止是总理的宝座,还有一个个由新冠病毒串联起并点燃引线的超级火药桶!
2.农业危机仍未停歇
9月5日,超过50万农民来到北方邦的穆扎法尔纳加尔市进行抗议游行,以敦促莫迪政府废除三项新农业法,这是印度持续数月的一系列农民抗议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至此,由莫迪政府农业改革引发的农民危机,已然持续有一年的时间!却丝毫未见半分平息和缓解的迹象。
莫迪的新农业三部曲,核心内容就一点:放弃政府保护壁垒,对本国农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固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也要因地和因行业制宜。
印度作为农业大国和粮食出口大国,13亿人口有58%靠农业维持生计即6亿人左右,如果算上供应链间接从业者,人数高达9.6亿。这么多人就指望着财政补贴勉强营生,你突然搞一手市场化改革,这些人能不闹吗?而农民是印度社会结构的基本盘,他们要是乱了起来,等同于动摇印度国本!
再说了,印度农业耕种模式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当这种落后的生产模式被纳入以自由竞争为原则的市场经济中,无异于把羊入虎口:因为小农经济以分散的个体为主,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最关键的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生产规模不对等,且缺乏粮食交易至关重要的物流系统和大规模保质措施,这使得小农在交易中必然处于被剥削的弱势地位。
▲2021年9月5日,印度北部北方邦穆扎法尔纳加尔市,农民们正在游行抗议新农业法
正如抗议领导者所言,缺乏集约化机制的小农经济在联盟化和单向透明的企业面前,根本没有任何议价能力。最终结果必然是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被资本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大面积收割,搞不好连他们赖以维持生存的土地,也有被大资本家兼并的风险。莫迪为了这事儿,头疼了好几个月,良策没想到,反倒等来了新的风暴——全球化肥价格暴涨!
北美化肥刷新2008年历史最高记录;墨西哥湾尿素期货交易价格暴涨168.2%;英国天然气期货化肥价格已飙升超过340%。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进口国
化肥价格暴涨,意味着粮食的种植成本会大幅飙升,尽管国际市场的需求并不会因为涨价而减少,但印度粮食的生产者是农民,而粮食的销售者却是大资本集团,生产和销售的断层,使得农民无法通过国际市场转嫁成本,只能寄希望资本家的良心发现。
印度的资本家们有不有良心笔者并不清楚,反正知道他们尿性的莫迪很着急,已经明确要求化肥厂商们不准涨价了!老仙,说好的市场经济呢?
3.工业危机持续蔓延
制造业一直是莫迪大国梦的重中之重,2014年他才上台时,就提出雄心勃勃的印度洋季风计划,号称让Made in India像温润的印度洋季风一样,刮向南亚次大陆的每一个角落,以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但两年时间下来,印度制造被中国制造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就连新兴的智能机市场也被中国品牌占领了。这时老仙又只能走一些歪门邪道来找回场子!想在印度市场赚钱?可以,先把重要零部件生产线搬到印度生产,不然我就增加你进口关税。
紧接着又趁中美经贸对抗之际,到处挖中国的墙角,肉没少吃,汤没少喝,就是不见长肉,抵抗力也不强,疫情一来,全都完犊子了,不少企业要么把产线迁回中国,要么从印度市场撤离。
2020年9月23日,美国哈雷戴维森宣布关闭在印度销售和制造业务;2020年12月24日,美国通用汽车宣布关闭在印度的最后一家工厂;2021年9月9日,美国福特汽车宣布关闭在印度生产线,并从印度市场撤离。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进口国
化肥价格暴涨,意味着粮食的种植成本会大幅飙升,尽管国际市场的需求并不会因为涨价而减少,但印度粮食的生产者是农民,而粮食的销售者却是大资本集团,生产和销售的断层,使得农民无法通过国际市场转嫁成本,只能寄希望资本家的良心发现。
印度的资本家们有不有良心笔者并不清楚,反正知道他们尿性的莫迪很着急,已经明确要求化肥厂商们不准涨价了!老仙,说好的市场经济呢?
3.工业危机持续蔓延
制造业一直是莫迪大国梦的重中之重,2014年他才上台时,就提出雄心勃勃的印度洋季风计划,号称让Made in India像温润的印度洋季风一样,刮向南亚次大陆的每一个角落,以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但两年时间下来,印度制造被中国制造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就连新兴的智能机市场也被中国品牌占领了。这时老仙又只能走一些歪门邪道来找回场子!想在印度市场赚钱?可以,先把重要零部件生产线搬到印度生产,不然我就增加你进口关税。
紧接着又趁中美经贸对抗之际,到处挖中国的墙角,肉没少吃,汤没少喝,就是不见长肉,抵抗力也不强,疫情一来,全都完犊子了,不少企业要么把产线迁回中国,要么从印度市场撤离。
2020年9月23日,美国哈雷戴维森宣布关闭在印度销售和制造业务;2020年12月24日,美国通用汽车宣布关闭在印度的最后一家工厂;2021年9月9日,美国福特汽车宣布关闭在印度生产线,并从印度市场撤离。
▲福特花费20亿美元从印度撤离
接二连三的外资撤离行动,让莫迪在人民党内的信任危机愈发加重。
首先,印度独立的制造业计划是莫迪一手推动的,国家财政为了支持他花钱如流水,连农业都牺牲了,可是几年折腾下来收效甚微,在野的国大党肯定会拿这事儿大做文章。
其次,美国口头上很支持印度做供应链去中国化的替代国,谁想到大难临头,美企第一个顶不住压力提起裤子就跑路,印度外交颜面尽扫。
再则,福特在印度的投资是莫迪最引以为傲的政绩,2011年7月28日,在他的游说下,福特宣布投资10亿美元,在古吉拉特邦新建汽车装配厂和发动机制造厂。这事让人民党的元老们看重了他发展经济和外交的能力,于是才有了低种姓出生的平民,在种姓制等级森严的印度逆袭为总理的励志故事。
最后,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工业门类,它能带动很多产业崛起,印度对利用外企发展汽车产业,进而提升国家工业实力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福特通用跑了之后,莫迪政府对美企愤怒至极,其交通运输部长加德卡里已经放话了,特斯拉不要在印度卖中国制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多久,印度就该对电动汽车及重要零部件,如锂电池等提高进口关税了。
▲印媒报道截图
而在外企撤离潮之下,是一地鸡毛的经济:印度2019年GDP总额是145万亿卢比,2020年的GDP只有135万亿卢比。今年截至到6月,印度GDP已经缩减了16.5%,超过700万人失业,5月时,全印失业率一度飙升至14.73%。
即便没失业的,收入也下滑了不少,据统计,印度97%的家庭面临收入严重下滑的局面,民众怨声载道!
▲印度失业大军
今年是印度经济改革的三十周年。国大党元老、前总理曼莫汉·辛格已经发话了:印度前方的道路比1991年危机要更加艰难。意思是如果危机处理不好,莫迪你就要准备一口大锅,好生背着!
4.能源危机迫在眉睫
当然了,疫情给印度带来的不都是负面影响,正面影响还是有的,比如本土制造业产品出口规模激增。
来看看印度这几个月出口数据:
3月,同比增长60.29%;4月,同比增长197.03%;5月,同比增长68.24%;6月,同比增长48.3%;7月,同比增长 47.19%;8月,同比增长45.76%。
按照当前速度发展下去,今年印度出口总额有望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数字,要知道,在疫情没有爆发前的2019年,印度的出口总额也只有3241亿美元。莫迪的算盘打得很好,反正印度的疫情根本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那不如趁着疫情全球产能的缺口,利用本土制造业廉价的优势做大出口市场,贸易数据好看了,至少还能挽回一点形象。
所以他趁热打铁,在8月15日这天,用非常坚定的眼神和声若洪钟的宣言,向全世界公布了一项总价值100万亿卢比,约合美元1.35万亿的全国超级基建计划。话毕,印度民间顿时就沸腾了,这个计划要是能完美落地,印度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毕竟美国、日本、中国的先例在前,没理由不心动啊!届时什么农业危机,什么工业危机,什么疫情死了几十万民众的人道危机,比起印度中兴领袖这个名头儿统统都是小问题,小麻烦。
老仙儿也是孤注一掷了,这计划能不能成,不止关系到他的命运,更关乎人民党和印度的前程,但三哥运气太背了!大规模基建计划的两个配套,钢铁和发电厂,都需要煤。最近国际煤价是个啥情况各位也清楚,中美两国都被折腾得够呛,更何况印度呢?
▲印度2019年电力结构 左图占比最大的就是煤电,右图为可再生能源
前几天,印度中央电力局突然表示,由于国际煤价暴涨,他们也遭遇了能源危机,全国135家主要火电厂的煤炭库存只有4天,低端工业重省马哈拉施特拉邦已经连续关闭了13座发电厂。
低端工业制成品本来就靠产量和价格竞争力打开国际市场,印度出口贸易好不容易才有了点起色。这煤价一涨,要么产量上不去,要么价格下不去,反正是利空印度出口。
其实话又说回来,煤价也不可能永远贵下去,实在扛不住他美元放水卢比也跟着放呗,美元穿鞋的都不怕烂,没鞋子的卢比怂什么怂?
关键是下个月初格拉斯哥峰会就要开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几个话事国,是下了决心要狠狠治理煤电,而印度煤电占比56%,这一刀砍下去,全国超级基建计划基本凉凉,工业化道路被彻底堵死。
莫迪自然是坐不住了,但印度手里的筹码没多少,要市场没市场,要产业没产业,唯有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还有点狗腿子的价值,可不得在边境争端上疯狂表现吗?
5.地缘危机日益紧张
印度目前有两个地缘政治危机,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准确来说西边是莫迪的危机!从九十年代开始,印度就经援助马苏德武装集团的渠道,介入阿富汗局势,之前是为了对抗美巴联盟向南亚渗透影响力,后来美巴分道扬镳,阿富汗对印度的作用更上一层楼,即在地缘上制约中国。
所以在阿富汗保持势力存在,一直被印度各界视为其大国地缘战略扩张的里程碑和标志性 事件。通过阿富汗在全球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印度初步拥有了所谓的世界影响力。这是印度最宝贵的大国地缘财富,谁丢了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谁就要被疯狂的民粹主义得而诛之。
而前不久塔利班以风卷残云之势重掌政权,令印度势力从阿富汗被彻底扫除,莫迪就是头号责任人。因为在他上台的时候,美军在阿富汗已显颓势,2017年美国宣布将全球战略从反恐回归到大国竞争的序列,其实也表明美军在阿富汗的时日不多了。
可是莫迪偏不信这个邪,不但一如既往的视塔利班为劲敌,还动用了巨大的战略资源支持阿富汗,比如援助基建,训练军队,提供先进武器装备。
▲阿富汗赫拉特奇什蒂谢里夫区的萨尔马大坝—阿富汗-印度友谊大坝,印度在阿最大的项目
那塔利班执政后可不得请你出门左转吗?二十年战略投资化为泡影,搁谁也顶不住。现在,整个印度,上到政界精英下,到平民老百姓,都对莫迪在阿富汗问题上的战略误判,致使新德里丢掉向全球进行地缘扩张和遏制中国的桥头堡一事,感到怒不可遏。
认为印度被彻底从阿富汗踢出,是一次沉重且空前的战略打击,莫迪政府必须为此负责。
印媒称,印度在阿富汗的战略完全基于美国军队长期驻守和阿富汗政府稳定存在这两个前提,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误判。
而在东边的危机则是TW。印度现在很明白,中国之所以在边境问题上克制,不是忌惮他,而是战略重心还在东南方向上。一旦台湾问题解决,中国就能彻底腾出手来,专门应付西南的挑战,到时候印度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中国越是在东南方向上发力,留给印度的时间就越少,因此新德里在边境上就表现得越激进。企图在我们腾出手来之前抢更多的地盘,以后好讨价还价。再看看近期我们的态度,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印度突然要在边境上搞事了,确实着急了呀。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印度的阴谋已经昭然若揭:
第一、外部矛盾转移内部危机;
第二、显示遏制中国的价值换取格拉斯哥峰会的碳排放权;
第三、跟中国抢时间!
但他们明显打错了算盘,伫立在老祖宗留下的大好河山下,中国人没有选择,更没有退路,而作为强盗方的印度还有选择,有退路。你若选择和平,天高云淡,岁月静好!你若选择死咬,疾风骤雨,雷霆之怒!
利害关系摆在面前了,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