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全球的对等关税落地后,还对华摊牌称,可以对中国降低关税,不过有一个条件。那么,美方的条件是什么?中方后续又应如何应对?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34%关税,这一决定叠加此前已有的关税,使美国对华整体关税税率达到54%左右,成为全球受关税打击最重的国家之一。
先说说这次关税,其核心逻辑是所谓的“公平贸易”。根据白宫公布的公式,美方将贸易伙伴对美征收的关税、增值税及其他非关税壁垒综合计算为“综合税率”,再通过简单粗暴的除法得出“对等关税”。
例如,美国与印尼的贸易逆差为179亿美元,印尼对美出口额为280亿美元,两者相除后取绝对值再折半,最终得出32%的税率。这种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斥为“无中生有”,甚至被《纽约客》专栏作家称为“胡说八道”。
更矛盾的是,美国一边高举“公平”大旗,一边对盟友和其他国家进行差异化打击——日本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被加征24%的关税,泰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税率甚至超过40%,南印度洋上的无人岛屿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也被列入10%的基准关税清单,这种“小学数学式”的征税逻辑,暴露了美国政策的随意性与霸权本质。
对此,中国商务部第一时间回应,指出美方做法严重违反世贸规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中方强调,关税战没有赢家,美国加征的关税成本最终由本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低收入家庭因中国商品涨价,生活成本增加13%,而制造业中间品采购成本上涨导致企业裁员和投资缩减。
另一边,美方也在重重压力中亮出了自己的条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若中国停止生产芬太尼前体,税率可降低20%。此举意图不言而喻,美方不仅打算将芬太尼泛滥的锅扣在中国头上,还暴露了其对全球加征关税的本质——虚空制造筹码,以便后续利益谈判。
对于美方提出的“降税条件”,中方态度明确:反对将经济问题政治化。芬太尼问题本质上是美国国内监管失职的结果,中国早在2019年就将芬太尼类物质纳入管制,并持续打击非法活动。美方将此作为谈判筹码,既缺乏诚意,也低估了中方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决心。
如今,特朗普关税政策已经引发全球震荡,公开信息显示,加拿大宣布对美国汽车加征25%报复性关税,法国呼吁企业暂停在美投资,日本首相石破茂罕见表达“极度遗憾”,泰国学者直言“当美国盟友比当对手更糟”。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策略甚至冲击了美国股市——4月3日,美股三大指数暴跌,市值蒸发2.8万亿美元,科技巨头苹果、特斯拉跌幅超9%。
而为了应对冲击,国际社会正加速“去美国化”布局。中日韩重启经济对话,中国与欧盟推进电动汽车反补贴谈判,英国《经济学人》分析,全球正形成“开放市场联盟”和“战略对冲者”两大阵营,试图通过分散式贸易体系抵御美国冲击。
总的来说,美国的“对等关税”本质上是维护霸权的无奈之举。从打压TikTok到强征高额关税,其遏制中国科技与经济崛起的意图显而易见。然而,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多极世界正在形成,中国将继续以市场原则和法律框架应对挑战,同时通过RCEp、金砖合作等机制扩大“朋友圈”。正如外交部所言:“中国人民从来不吃霸道霸凌那一套。”面对单边主义,中国的选择很明确——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就看接下来特朗普要如何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