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总统就职典礼是美国政治传统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活动之一,刚刚竞选成功的特朗普便计划在2025年1月20日举行总统就职典礼。
但是这次就职典礼与以往不同的是,特朗普居然向中国政府发出了出席邀请,希望中国高官可以参加这场仪式。
不过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因为根据最早可以追溯到1874年的美国国务院记录表明,美国从来没有邀请过外国领导人参加总统就职典礼。
而根据克里姆林宫的表态来看,特朗普这次只邀请了中国,并没有邀请俄罗斯。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这次只邀请中国,却忽略了俄罗斯呢?面对特朗普的邀请中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一、为什么邀请中国?
根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团队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在12月12日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特朗普邀请了中国高官参加就职典礼,并且之后还略带阴阳怪气地表示,这些受到邀请的国家“不仅有我们的盟友,也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
很明显,特朗普的团队也知道如今中美关系并没有那么融洽。
事实上,在上个任期里,特朗普虽然没有对外主动发动过战争,但是在涉及到中国的国际议题上,却始终是个铁杆鹰派。
发动贸易战、对华企业发动制裁等等行为,也是特朗普遏制中国的主要手段。如今特朗普再度归来,大多数媒体认为,特朗普大概率会延续上一个任期内的对华强硬政策。
如今,在明知目前中美关系不算融洽的情况下,特朗普邀请中国高官参加就职典礼的意图就很值得玩味了。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邀请中国高官大概率是特朗普本人的行为,作为商人出身的政客,特朗普往往不按套路出牌。
通过邀请中国高层出席,特朗普不仅能在外交场合展现出所谓的“世界领袖”的风范,还能进一步巩固如今他在国内本就光辉的政治形象。
这种外交策略与他在2018年和金正恩会谈的操作如出一辙。通过展现外交能力,特朗普可以稳固他在国内的支持率,并且争取到那些希望看到中美关系稳定的企业和金融资本的支持。
除了拉中国来撑门面之外,特朗普的邀请也可能是为未来的中美谈判铺路的策略。
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和贸易谈判一直是特朗普在上个总统任期内的核心议题之一,通过邀请中国出席就职典礼,特朗普希望释放出一种和解信号,为后续的中美谈判创造一个缓和的环境。
虽然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公开宣称要对中国加关税,但在美国的政治格局中,“强硬外交”往往是竞选的加分项,可一旦候选人成为总统就是两回事了,如今的特朗普有很大可能希望中美可以减少贸易摩擦。
这个推测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可能会寻求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在特朗普之前的竞选战略中,经济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而中美贸易关系的稳定对美国企业,尤其是依赖中国市场的大型跨国公司(如苹果、特斯拉、波音等)至关重要。
邀请中国高层参加就职典礼,也就等于向美国的这些企业传递信号:他将与中国重建沟通渠道,降低不确定性,促进贸易投资。这样一来,他可以争取到更多美国企业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完成对美国的经济改革。
前不久美国政府宣布,将派一个由财政部高级官员组成的代表团前往南京进行会谈。
12月11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和美国需要在各个层面进行持续的沟通,以避免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耶伦从1994年便从政,她的观点相信也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美国高层的内心想法,如今的美国制造业外流严重,债台高筑,一味地和中国进行对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美国面临的问题。
除开真的想和中国加强合作的可能之外,特朗普此举也不排除有分化中俄的意图。
二、美国在分化中俄吗?
最近这几年,中俄的盟友关系愈发牢固,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作为一个资源大国,俄罗斯最不缺的就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前不久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这也意味着中国能够更好地享受到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这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非凡。
目前,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愈加严厉,叙利亚阿萨德政府被推翻,也使得俄罗斯的海外利益面临严重威胁。
随着叙利亚反对派上台,俄军在当地的军事基地和资源运输线也面临风险。如今特朗普邀请中国但未邀请俄罗斯,可能意在分化中俄的战略伙伴关系。
毕竟在国际地缘政治中,分化其他国家的同盟关系是美国的常见策略。不过这同样也不过是一种合理的推测,毕竟特朗普不邀请俄罗斯也在情理之中。
上个任期内,特朗普团队一直因“通俄门”事件而饱受美国国内批评。2017年,《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多次披露有关特朗普竞选团队与俄罗斯官员接触的细节,包括前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弗林的“秘密通话”事件。
这一系列指控甚至引出了之后关于特朗普的“通俄门”调查。
对于特朗普而言,虽然通俄门事件已经过去了,但如果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就职典礼肯定会增加政治风险,他显然不会这么做。
不过无论特朗普邀请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如今这道难题实实在在地被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三、外交是门艺术
如果去的话,很可能被媒体舆论误读为对特朗普个人的支持,这与中国一贯的外交立场不符。同时我们也并不愿意让特朗普利用这次举动,作为将来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可是这件事也不好拒绝,如果一口回绝,将来也会舆论扣上一个“中方不愿维护两国关系”的帽子。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事实上,外交部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并没有直接回绝,也没有贸然接受。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模糊的立场非常有必要。
这也并不是单纯的和稀泥,要知道在此前中美贸易谈判期间,我们就采取了类似的策略,以便保持更大的外交主动权。
保持模糊立场其实就是为自己保留更多的外交灵活性,以便在局势变化时做出最优调整。涉及到外交一定要讲究“留有余地”,这次也不例外。
虽然目前官方仍然没有回应特朗普的邀请,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高层领导亲自出席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很有可能会派中国驻美大使去捧个场。
如今中国纠结的无非就是既要维持中美外交礼节,又要不明显倾向特朗普政府,还要保持中俄的战略伙伴关系。
而派驻美大使出席是目前能想到的最稳妥的做法,在避免外交政治风险的同时,还能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派驻美大使去首先符合外交惯例,外国大使本来就是代表国家出席的最佳人选。其次,派大使去出席,也能让特朗普有台阶下。中国不是不赏脸,也不是不给面子,但又不会因为给太大的面子而搞得自己下不来台。
中国驻美大使的身份足够高级,但又不会显得“超规格”,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而且这种做法其实也早有先例,一些欧洲国家也常这么干。
2018年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就职典礼中,德国就派出了驻法大使作为代表,也没有派其他高级官员或领导人出席。
此外,在英国脱欧之后,2020年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就职仪式中,欧盟方面也只派出了驻英大使参加,而不是高级外交官或欧盟高层领导。
由此可见,派驻外大使出席外国领导人的就职仪式是一种常见且被广泛接受的行为。哪怕之后特朗普因为这件事而指责中国,我们也能牢牢地站在舆论的高地上。
结语
说到底特朗普邀请中国高层出席就职典礼的目的并不单纯。于私,他想炫耀面子、塑造个人形象;于公,也不排除他想分化中俄关系的企图。
总之,无论他的具体目的是什么,只要我们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在外交、政治博弈方面就能掌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