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贸不是劳资关系,俄副总理对中国提的要求,不该比996过分
我们都知道,内蒙古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公路口岸是中俄边境最大的陆路口岸,自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开始把经济重心转向东方,由于后贝加尔斯克口岸的负载大大超过其吞吐量,口岸入口处经常发生数公里的交通堵塞。为了解决这一拥堵问题,有俄罗斯高层竟然把锅甩给了中国,要求中国海关人员加班加点,以缓解中俄边境口岸的堵塞问题。
(俄副总理要求中方一起解决拥堵问题)
日前,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副总理兼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特鲁特涅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中方共同来解决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公路口岸的俄方一侧口岸交通堵塞的问题。他说,俄罗斯目前所有的边境口岸都是24小时全天运行,而中方仅有12个小时,基本无法跟俄方顺利交接。
在此基础上,他强调,如果中方把12小时的工作时间改为24小时全天运行,那么几乎可以消除边境口岸交通堵塞的问题。在谈及如何向中方发出这一呼吁时,他表示,现在中国领导层已经发生变换,所以他将向负责经济的中国副总理写上一封亲笔信,请中方考虑将12小时的工作机制更改为24小时全天运行的建议。
不难看出,这位俄罗斯副总理,是把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公路口岸的拥堵问题,归咎在中方海关人员工作时间不及俄罗斯的身上了。按照特鲁特涅夫的说法,中方12小时的工作时间基本很难让滞留在边境口岸的车辆顺利通行,因为在俄罗斯海关人员24小时的全天候运行下,大批车辆开始通过海关,但又恰逢中方海关人员休息的时间。因此,车辆就不得不等中方海关人员上班了,然后经过各项审批后,才能顺利通关。
事实上,针对中俄边境口岸拥堵的问题,俄罗斯方面不止一次把皮球甩给中国,认为是中方的责任。去年1月,俄远东和北极发展部长阿列克谢·切昆科夫在接受《生意人报》采访时强调,自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在边境口岸加强了疫情管控措施,一系列繁杂的过关程序,导致车辆通行时间变长,造成了边境口岸交通堵塞严重。
此外,俄罗斯联邦海关也声称,由于中方实施严格的疫情管控,中俄边境的诸多口岸和过境点,也因为负载量大大超过了吞吐量,造成车辆在边境口岸无法前行,只能默默等待上一批车辆通关后,下一批车辆才能有序通过。
当然了,如果说疫情的时候,由于中方加强边境口岸的管控,从而造成交通堵塞问题,这一点倒是可以理解。但中方自今年1月就放开了疫情管控,中俄边境口岸的俄方一侧仍旧拥堵,这究竟是什么问题?难不成俄方还想借疫情管控的锅甩给中国吗?这明显就不符合逻辑了。
事实上,造成俄方一侧边境口岸经常发生拥堵问题,与中方此前加强疫情管控倒是有一些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跟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有关。我们都知道,俄罗斯的经济重心一般都放在靠近欧洲的西部地区,却忽略了东部地区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俄罗斯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趋势,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达,而东部地区就十分落后。
在俄罗斯经济“向东转”的战略下,原本落后的东部地区的运输能力,自然就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中俄贸易所需。也正是因为整个远东的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运力明显不足,制度建设也没有跟上节奏,这才导致了俄罗斯边境口岸的常年拥堵,而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多年积压下来的结果,并非中方的责任。
当然了,俄罗斯因为西方制裁而急需扩大对华贸易的迫切心情我们可以理解,我们也很愿意以此为契机加深对俄合作,但是合作没有一蹴而就的,凡事都得讲究个循序渐进。如果什么问题都能用“大力出奇迹”的简单思维去理解,那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
就拿俄方关心的,中俄边境各通商口岸目前普遍面临的拥堵问题来说。按照特鲁特涅夫的说法,只要中方也能像俄方一样24小时连轴转,那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可现实是,一天的时间是固定的,而中俄两国的通商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就现在这个趋势来看,后者的增幅早晚会膨胀到一天24小时连轴转都不够用的地步,到时候还能怎么办呢?总不能把一天24小时制改成48小时制对吧?况且,中俄两国的边境贸易又不是劳资关系,俄方要求中方把工作时间调成24小时连轴转,显然比至今流行的996工作制还要过分。
说白了,问题的根本还是出在货运方式本身,大规模跨国商贸最高效的方式无非两种,海上就走海运,路上就走铁路。如果俄罗斯在远东的铁路运输能发达一点,如果远东的铁轨间距能和中国的保持一致,俄罗斯的货物早就可以一路畅通直达我国东北了,哪用得着在中俄国际的公路口岸堵到怀疑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