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必须接受中国地位,印让西方失望,美俄都不想闹到开战
特朗普上台后的近些年来,在美国对华战略中印度的地位不断提高。出于传统的接触、遏制战略模式,美国对印度这个在地缘政治上与中国天然存在不可调和矛盾国家寄予了比较高的期望。
希望印度能够成为在陆地上制衡中国最重要的棋子,解决美国对华战略百年来最大的痛点,一举改变美国对华战略的态势。
这个痛点指的是:美国没有任何在陆地上能够充当“对华军事封锁桥头堡”角色的盟友,这导致美国在对华战略上能够投入的力量一直都比较有限。
如果只论纸面上的实力,不考虑“人”这个主观因素,美国对中国的实力差距,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比他们对伊拉克的差距要更大一些,中美之间实力差距最小的那段时间分别是1950-1955年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几年时间,以及当下。
但问题是,中美之间地理跨度上约一万公里的距离,以及从海洋到陆地的鸿沟一直限制了美国在对华战略上的实力发挥。
因此当其在华代理人国民党被逐出大陆之后,美国就试图制造一个在陆地上对抗遏制中国的桥头堡,并且努力了两次,在朝鲜与越南,他们想要建立、强化一个在陆地上与中国近在咫尺的亲美国家,并借此获得一个战略跳板。
为此美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参与了至今为止美国少有的两次失败的战争,在朝鲜战场上的军费投入相当于1950年时候美军军费的150%。
在越南战场上的军费投入则相当于1970年美军军费的350%,类比一下今天美军军费占GDp的比例比当年更低,一年都是8000亿美元级别的军费,这足以体现美国为了这个目标付出的代价。
但如此巨量的投入无一例外失败了,失败就必须反省,而反省会带来变革,这两次失败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可以类比一下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甚至比这还要更大,而且来了两次。
朝鲜战争的失败标志着麦卡锡主义达到顶峰,标志着战后美国大政府体制强化到顶峰,顶峰的美式大政府推动了登月计划,而越战的失败则直接促成了新自由主义在政治上被美国精英阶层接纳,而新自由主义塑造了1980年代以来的世界。
但尽管经历了这么一系列的失败,他们也并没有完全放弃寻求一个在陆地上足以对抗中国的前沿基地,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精英们将目光投向了印度。
彼时的印度也恰逢天降雄主,莫迪总理上台后致力于推动印度工业化与经济改革,并且通过废钞令等一系列政策在印度国内取得了此前几十年时间历任印度总理都没能取得的成功。
很多人肯定对莫迪嗤之以鼻,以为印度这样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有什么厉害的,但莫迪确实是当代极少见的实干派,在印度这样一个连现代化集权体制都没有的国家他力推废钞令等政策堪称商鞅变法级别的改革,换其他人去干恐怕脑袋得搬家。
如果以印度自身的历史进行横向比较,现在的印度处于历史上的极盛时期,印度历史上鲜有建立起如此这种程度的集权政府,且货币实现了统一。
因此在特朗普、拜登两届政府看来,虽然历史上他们和印度的合作一直都不让人满意,但当下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去试一试了,不管怎么说莫迪在台上的时候总是比以前的印度更好打交道。
印度希望获得美国的产业转移与军事技术转让,而美国希望印度配合他们的对华敌对政策,恰好印度与中国也围绕着西藏归属,在地缘政治上存在不可调和矛盾。
美国同时还希望扶持另一个主权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体系内与中国形成生态位竞争关系,于是美印两国开始接洽,2017、2020年的两次中印边境摩擦事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近些年来印度与俄罗斯军事合作减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找上了美国这个买家。
特朗普虽然在任时期蠢事干了不少,但在对印外交上还是取得了许多成果,横向来看是历届美国总统中对印外交最出色的一任,拜登上台之后美印合作进程则大大放缓了。
特朗普任期的后半段,美印之间已经签署了多份军事合作项目,印度计划从美国引进F-16、F-18两款战斗机的全套生产线。
虽然这都是非隐身战机,但如果考虑到印度自己的航空工业水平,一个光辉战斗机折腾四十年搞不明白的状况,这也是值得的,而且F-16、F-18的后期型号在航电系统等许多方面比起印军主力的苏-30MKI还有许多优势。
印度方面肯定还是希望能够引进F-35,以他们一直以来眼高手低,定目标时候完全不考虑自身条件的德性,和俄罗斯合作能买到苏-57,那么和美国合作不买个F-35岂不是吃大亏了?
但引进F-35的提议并没有被特朗普政府考虑,究其原因,美国也不是傻子,印度什么德行他们还是清楚的,印度这个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看家本领,就是不让任何人从印度拿到好处,把自己变成一坨shit,变得毫无价值,然后就不会被别人算计。
这就是矛盾的两面,印度这个国家确实是在战略上,美国唯一一个可以获得的足以在陆地上对中国形成严重威胁乃至于完全改变中美地缘战略格局的国家。
但另一方面,和印度这个国家打交道并不容易,而且美印外交目前还遇到另一个危机,就是俄乌战争开始后的第13个月俄罗斯完全倒向了中国,而这会加剧美国对印外交的困难。
俄罗斯是少数国际上和印度能“臭味相投”的国家,以前中俄关系比较暧昧复杂的时候,每次中印闹摩擦,俄罗斯都朝着印度那边拉偏架,满脑子联印制中的国家可不只是美国,俄罗斯是第一个尝试这个思路的国家在苏联解体之后。
但现在不一样了,俄罗斯已经完全倒向中国之后他们不可能继续这套模式,拜登政府想要对中国开战,这种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但他们现在并不想对俄罗斯开战。
俄罗斯对美国的威胁和中国对美国的威胁,那完全就不在一个量级上,俄罗斯除了核武器、石油,现在没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了,他们是一个大号的武装加油站。
俄罗斯有能力给美国制造麻烦,是个刺头,但绝对不是说俄罗斯有能力威胁美国的经济地位。
而这方面,中国虽然没有俄罗斯手里那个规模上与美国旗鼓相当的核武库,但中国却有能力威胁美国的经济地位。
论短期来看给美国制造麻烦的能力中国是不如俄罗斯的,但长期来看顿刀切豆腐损害美元国际地位的能力要比俄罗斯强得多,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比确实很低,但近些年中国发展带动影响下,欧元的结算占比已经提高到了38%与美元相当。
然后现在中、俄站一条战壕里了,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拜登政府的所作所为,应该承认拜登上台后很多举措是有成效的,比较正面的。
但在对俄外交上拜登政府过于激进了,这个激进并不是指经济制裁之类的,而是在俄乌战争之后,拜登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具体的俄罗斯政客身上。
俄罗斯前些年作为一个试图积极融入美国体系的国家,俄罗斯的精英阶层,包括普京、梅德韦杰夫在内的这批掌权的建制派,90%以上,其家属、财产相当大比例都安置在欧盟、美国,然后自己在俄罗斯当“裸官”。
结果战争爆发之后,拜登当局直接下令针对这些人冻结财产、驱逐出境,逼得梅德韦杰夫这种极度忠诚的俄罗斯亲美派不得不发声支持战争,谴责西方、站队皇俄。
拜登当局的这种行为对俄罗斯造成的敌意影响,甚至可以说超过了他们此前所有的制裁与敌对。
因为被他们驱逐出境、冻结财产的这部分人直接掌握着俄罗斯的国家权力,以前美国政府不对这些人动刀,单纯搞北约东扩别人还能睁只眼闭只眼,但如果连亲美派自己都变成案板上的鱼肉呢?
大批俄罗斯亲美派直接被变成了拜登的打击对象,这是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对外政策剧烈变化的主要原因,否则的话以前些年的德性,不挨这一闷棍他们不至于转头寻求中国支持。
当然了,拜登也不是傻子,他们这样做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拜登构思中的未来国际格局很可能是美、欧VS中、俄这样的格局。
因为他上台以来很多举措都体现了冷战思维,希望将中美关系导向美苏关系那种状况,希望将国际社会从目前美国主导的单一体系导向美苏冷战时期阵营对抗格局。
因为他们很清楚,中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已经无法遏制,这种格局继续持续下去的结果是中国将接替美国在体系内的地位,届时美国这个作恶多年的新大陆国家将被旧大陆孤立,要避免这种局面阵营对抗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就不难看出,实际上在对中美关系的定义上拜登政府确实客观上放弃了以前历届美国政府的定义,他表面上对中国有比特朗普更加深厚的敌意,但实际上,拜登的种种作为是承认了中国的地位。
以前中美关系良好的大前提,是中国作为体系内一份子,美国可以接受中国成为美国体系的主要受益者,事实上直到现在中国确实是体系的主要受益者,但美国绝不允许中国成为体系内一个近似于美国地位的国家。
这等于将美国的命运交托中国之手,其实很多老一辈的美国学者与政客对中国都有一种根子上的畏惧,主要是基于中国的人口与体量,四亿人的国家看到一个十四亿人的国家。
即使是眼前拥有一些优势,但仍然恐惧其潜力,那么如此一来如果两国地位相似,其实等于接受了中国将拥有远超美国的实力这种结局,这是不可接受的,没有任何一个强国会将命运交付他人,这个中美关系重要的根本性矛盾如今已经被给出了解法。
拜登政府承认了中国的地位,或者说,承认了中国足以威胁到其核心利益,且与此同时也给出了另一个未来:
如果注定无法维持过去的中美关系,那么未来的国际社会必须阵营敌对,美国至少要拥有一个自己能够绝对掌握的区域国际体系。
就算这个区域国际体系相比于现在仍然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国际体系有所缩水,但只要这个体系内没有一个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威胁。
那这个选择仍然比与中国在相似地位上同处一个体系要更好,这种选择的另一面在于,美国将放弃获得相比中国的绝对优势力量,但至少在阵营层面上要拥有优势的实力。
所以我并不认为阵营冷战一定是坏事,风险之中往往也蕴含着机遇,要是换俄罗斯这种水平的对手,美国完全不需要动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办法搞什么阵营对抗,就同处一个体系之内俄罗斯也只能是个刺头决然威胁不了美国的核心利益。
而面对中国的时候,同一个体系内能够动用的手段,在过去已经被证明难以实现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这就是拜登冷战战略的另一面,他们至少愿意承认中国的威胁水平达到了与当年苏联相当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