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政治学家卢基亚诺夫表示:中国永远不会成为俄的盟友
俄罗斯知名政治学家、国际关系专家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向媒体表示,中国从来没有把俄罗斯当作真正的盟友,也永远不会成为俄罗斯的盟友。
此言一出,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各式夸张解读。有人说,这代表俄罗斯抱怨中国不仗义,虽然表面上与俄罗斯交好,但在关键时刻却没有站到好邻居这一边。
还有人说,中国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甚至害怕与美国为代表的北约为敌,只会当个和稀泥的角色。
事实上,卢基扬诺夫作为俄罗斯外交政策专家和资深媒体人,几乎每年都会访问中国,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对俄罗斯国事访问期间,卢基亚诺夫曾对话东方卫视,表明俄罗斯对待中国的态度。
他说无论是总统普京、外长拉夫罗夫,还是其他各界人士,都很认同中国提出的“关于乌克兰问题的12条倡议”,他认为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俄友好是事实,而中国拒绝与俄罗斯结盟也是事实,那么在西方国家不断与他国结盟,甚至结盟对抗中俄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不与俄罗斯结盟呢?
中俄关系有多好
中国与俄罗斯有着漫长的交界线,自古以来两国的交往频繁,近现代合作密切。
普京总统一直盛赞中俄两国是“21世纪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典范”,2023年3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中俄关系正处于最好的时期”。
中方也表示,“中俄关系是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
中俄友好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两国领导人之间互动频繁,互相欣赏、互相称赞,从2000年开始,普京总统一共访华19次,成为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外国元首。
经济方面,中国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年度贸易总额即将突破2000亿美元,即使在疫情期间和俄乌冲突期间,都不曾下降。
最可贵的是,两国人民之间亲近友好,中国人民亲切地称俄罗斯为“战斗民族”,俄罗斯人民热情地欢迎中国人民到俄罗斯旅游,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活动很多,比如“旅游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等。
在外交上,中国尽力支持俄罗斯。
在联合国举办的俄乌冲突一周年纪念日之际,乌克兰外长倡导“为被俄罗斯侵略而牺牲的生命默哀1分钟”时,中国代表纹丝不动。
而当俄罗斯大使倡导“全体起立,为所有乌克兰冲突中牺牲的生命默哀”时,中国代表第一个起立,以示支持。
以上种种,可见中俄关系的确是“正处于最好的时期”。难怪以美国为主的北约,一直担心中国会和俄罗斯结为同盟,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装备支持,就像北约支持乌克兰一样。
西方国家曾在48小时内喊话中国3次,不要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装备,为什么他们这么惧怕中国与俄罗斯结盟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讲话中,就可以一斑窥豹。
他曾说:“北约各国的装备消耗殆尽,需要加快生产。”可以想象,如果产业链齐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向俄罗斯提供装备,那么北约的生产速度恐怕是跟不上。
如果中国与俄罗斯结盟,将会接到大量的装备订单,就能像美国一样大发战争财。中国也不用担心俄罗斯无力支付,因为中国每年向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就有上千亿美元。
所以说,欧美担心中国完全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俄罗斯结盟。
在乌克兰冲突的前期,就连普京也殷切期望中国能够与俄罗斯结盟,毕竟中俄两国关系密切,而且都是美国的眼中钉。如果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就不是孤立一国对抗整个欧美,胜算就会高出许多。
然而中国并没有这么做,早在10多年前,中国就与俄罗斯曾达成协议,双方共同遵守: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性质的外交原则。
中国不会成为俄罗斯的盟友
国家之间的结盟关系,指的是两国或者多国之间,共同承担军事、政治、经济等义务与责任,各国需要牺牲一定的自主权,做到一致行动。
例如北约就是一个军事同盟,成员国必须参与同盟的统一军事行动,同时,当任何成员国发生战争时,为其提供军事援助。
在对待俄乌冲突的问题上,很多欧洲成员国实际上是不愿意战争继续耗下去的,但是他们作为北约成员国必须统一行动,并且不能作为第三方进行调停。
结盟的好处是能够保障安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尤其是对于同盟中的老大,有一呼百应的特权。比如美国作为北约的老大,他支持的军事行动,其他成员国必须支持。
结盟的坏处更多。首先对于被同盟敌对的国家来说,很不公平;其次,同盟国中的小弟,没有自主权,只能跟随老大走;最后,哪怕有些事情是自己不认同的,但一旦结盟,就不得不为之。
正因如此,中国才主张不结盟,在与国家交往和密切合作中,坚持遵从: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方针。
“不结盟运动”是由亚非等地区的第三世界国家,于上个世纪60年代发起。这些国家表示,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只想集中精力发展本国经济。
不结盟运动一共举办了17届会议,中国于1992年加入。后来,因为美帝的破坏和阻挠,大部分国家已经放弃其不结盟的初衷,而中国却一直坚持着。
值得一提的是,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大国还有印度。不过印度所谓的不结盟,是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左右摇摆。
比如在俄乌冲突前期,印度大肆宣扬不与西方国家结盟,以换取俄罗斯廉价的天然气;而如今俄乌和谈在即,印度又倒戈向美国,与中国竞争和谈调停方,预成为美国控制和谈的木偶。
而我国一贯奉行不结盟政策,不是针对俄罗斯,而是与所有国家都不结盟。
而中俄两国交往中,多次对“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达成共识。无论是从2001年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还是在2016年6月,普京访华期间发表的联合声明,以及2023年我国领导人访俄发表的联合声明,都在强调中国的“三不政策”。
最初俄罗斯也是希望中国与之结盟的,但是当俄乌冲突打到今日,俄罗斯才意识到中国的不结盟政策的明智。
因为只有中国没有卷入这场纷争,才有可能作为第三方,来进行调解、促成和谈。不仅是俄罗斯殷切期盼中国能站出来调停,就连北约成员国也纷纷出访中国,希望中国能够担任和平的大使。
那么促成俄乌停战的和平大使为什么只能是中国,而不是印度呢?
只有中国才能担任俄乌冲突的和平使者
俄乌冲突被卷人的国家有30多个。北约成员国几乎都参与其中,而俄罗斯一方除了本国军队,还有以民间形式参与的多国军队。如此大规模的战争,想要通过武力取胜,几乎不可能。
俄乌冲突持续一年多,伤亡的平民达到2.1万,全球经济损失达到1.6万亿美元,其中乌克兰的损失最大,而欧洲各国因为战争导致的能源供应中断,物价飞涨,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对未来经济的影响巨大。
所以说,这场战争除了美国想继续打以外,俄乌双方以及欧洲各国,早已不想继续打下去了,大家都期盼坐下来和谈。
调停战争、促进和谈需要一个中间人,这个中间人必须是非当事方、有综合实力、有国际影响力、国际公信力以及有调解大国纷争的能力。
如今没有卷入战争的大国,只有中国与印度。印度一直很积极地想担任调停人的角色,可以欧罗斯并不同意。
其实最近这几年,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对外表现出非常亲密,不仅合作广泛,而且领导人之间也经常拥抱、牵手,非常亲热。
可是俄罗斯非常清楚,如果要让印度在俄罗斯和美国之间二选一,印度迫于美国的压力,必定会向美国倒戈。
所以说,要让印度来当这个调停者,印度必定是美国的傀儡,而乌克兰更不必说了,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
而印度整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国际影响力都不如中国。
在国际上,中国一直是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并且有大国担当,主动扶持弱小的国家,近年来实行的“一带一路”计划,影响深远。
同时,中国不畏强权,从不畏惧和霸道美国的针锋相对,美国也从没在中国面前讨到什么便宜。
中国立场公平公正,能做到从“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作为调停的立场,而非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
中国有调解国际事务的经验,中国刚刚帮助伊朗和沙特握手言和,恢复两国断裂多年外交关系,在中东影响力飙升。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调停需要派出维和部队,如果维和部队的实力不够强,那么谈判到最后还是靠某一方的武力值来说话,那就失去公平公正的和谈的意义了。
在当今联合国维和部队中,中国派遣的维和部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贡献最大,这一点是印度没法比的。
所以说,俄乌双方和欧洲一直认为,只有中国才能担任此角色。
中国愿意担任和平使者吗
虽然中国具备担任俄乌冲突和平使者的条件,但是中国并没有趟这趟浑水的义务,调停俄乌冲突对于中国来说,坏处大于好处,那么中国会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吗?
早在战争之初,俄乌就有和谈的意愿,同时美国也放言让中国参与调停,中国却一直按兵不动。
因为那时候双方都不愿意做出让步,最重要的是美国并不是真的想停战,他还指望着靠此战发大财。
甚至在3月份中国领导人访俄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公开宣告,拒绝任何停火要求。美国连遮羞布都不要了,公开承认自己的虚伪和利己主义。
如果当时中国出面调停,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会被美国泼脏水。要么说中国和俄罗斯是“邪恶联盟”,要么就是污蔑中国惧怕美国。
直到近期,国际社会对中国出面调停俄乌冲突的呼声越来越大,中国才开始了一些行动,包括出台“解决乌克兰问题的12点和平倡议”,并访问了俄罗斯,接下来将中亚五国。
国际社会猜测,按照这个趋势,中国接下来将会承担起大国的责任,着手调停俄乌冲突。事实上,如果中国担任和平使者,调停俄乌冲突,对中国来说,也是有不少好处的。
首先可以提升中国的外交影响力,有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话语权的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有利的加持。
其次如果中国促成俄乌停战,那么将会接到大量的战后重建的订单。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如果由中国接手俄乌的战后重建,那将是双赢的结局。
最后,俄罗斯是我国的邻国,如果战火不停,也不是没可能烧到俄罗斯境内,威胁我国的边境。为了我国安全着想,也是有必要进行调和。
国际社会纷纷猜测,中国接下来会采取哪些行动。卢基亚诺夫日向媒体表示:“中国提出的乌克兰冲突和平解决计划,只是北京方面的正式开始的第一步。”
作者:元小二
参考资料:
《卢基亚诺夫:为什么西方无法拉拢其他国家一起对抗俄罗斯?》 中国日报网 2022.7.29
《外交部:对中俄关系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上观新闻 20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