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军事网 · 大国博弈

拜登惩朔尔茨,马克龙“斩首”威胁,普京参加峰会或被捕?

时间: 2023-03-30 09:57:59

 北溪管道爆破,拜登惩罚朔尔茨?

我们都知道,俄乌冲突持续到现在,最大的谜团除了几次屠杀惨案之外,剩下的就是这个“北溪”管道的爆破事件。而事情发展到现在,相关方都有各自的说法。美国和德国声称自己已经掌握了决定性证据,他们言之凿凿地表示,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一帮亲乌团体,通过租借的快艇跑到相关海域对管道进行爆破,而由于证件是伪造的,所以现在下落不明。

9.jpg

听起来或许是完美的说辞,但实际上漏洞百出,姑且不提这帮人是如何在美国情报系统的严密监视下,在西欧国家制备炸弹。光是事发的前几日,就有北约海军在周边举行大规模演习,总不能说他们全都是瞎子。

所以对于北溪管道爆炸案的真相,依旧需要深挖。

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知名调查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西摩·赫什,在去年年末就给过一个结论,他曾表示,管道的爆破就是北约军队干的,在挪威方面的协助下,由美国海军学院的学员来进行的。

而到现在,相关的信息又得到了补全。根据今日俄罗斯网站在3月24日的消息称,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西摩·赫什表示拜登爆破北溪管道的真实目的,恐怕是为了惩罚朔尔茨。在去年九月份,包括德国在内的大量欧洲国家,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都左右摇摆,甚至拿冷战库存去凑数,他们不都不是很“积极”,这直接导致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差。在哈尔科夫反击之前,乌军在北顿涅茨克地区可以说是一路溃退,乃至于利西昌斯克这样的战略城市都直接放弃了。

所以在愤怒的驱使下,拜登直接下令摧毁“北溪”,断掉德国人的最后念想,结果我们也看到了,现在欧洲面临普遍性的能源危机,民众生活成本一路暴涨,西摩·赫什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拜登的处境将会变得非常艰难。

美国立场微妙,在欧影响力与日俱增

坦白来说,这位知名调查记者的爆料,都是基于自己的“特殊渠道”,真实性我们不敢保证,但就拜登而言,大侠认为他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甚至反而会变相向欧洲施压。因为现如今的欧洲地区,尤其是北欧东欧,在援助乌克兰重型装备之后,导致本国的防卫力量出现空档期,需要极大地依赖美军的保护,米格换F16、T72换“豹2”,哪怕人家按照许诺真给了,士兵的适应性训练和机体翻新那是都需要时间的,这就意味着美国在欧洲地区的影响力,因为俄乌战争,其实反而是增强的。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局势对美国来说是乐观的。大量智库专家都承认,美国在这场战争当中暴露出了最大的弱点,那就是工业产能问题,曾经供应整个盟军后勤,全世界收小弟的美利坚,到现在连一场代理人战争都打不起。在自产的155毫米炮弹耗尽库存后,美国居然要去找韩国人去买,来帮助乌克兰“抗击俄军”,这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以来,最大的军事笑话了。所以在很多智库看来,时间其实站在俄罗斯人这边。

其实这一点,从美国官员最近的表态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们在急切地催促乌克兰打一次战略性的反击,直接无视了现如今的糟糕局势,因为明年刚好是大选年,美国要专注国内,下一任总统基于遏华的路线,大概率不会在俄乌冲突上散出更多精力了,这场成了生意的战争,真的到了该收场的时刻了。

强推退休改革,马克龙遭“斩首”威胁

接下来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欧洲方面。根据多家媒体的消息称,由马克龙主导的法国退休年龄改革风波,还在持续发酵。

尤其是在3月16日,法国下议院国民议会动用宪法49.3条,直接绕过国会强行推动延长退休,将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先的62岁改为64岁。随后,法国在野党在3月20日发动针对现任政府的不信任动议,以9票之差惜败,法案彻底通过。

35.jpg

三天后,法国第九波示威开始,高达100万民众参与其中,示威者把矛头从原先的法案转移到马克龙所带领的政府,直言他是未经国会表决的“蛮干”,完全称得上是一次宪政危机

现场大量民众高呼“我们斩首了路易十六——马克龙”。意思就是我们法国人民不怕,不怕像斩首路易十六这个皇帝一样,把你马克龙也给“斩首了”。

在大街上还有涂鸦写着“查尔斯三世,你知道断头台吧”,这是在查尔斯三世打算来法国访问的时候写的,意思也是把马克龙和路易十六划等号,也要给他拉到断头台上“斩首”。

对此,法国最温和的组织民主劳工联合会会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问题已经从社会危机变成了民主危机,民众的愤怒还在升级,而我们眼前还有一个处于“状况外”的总统,也就是马克龙。

更要命的是,马克龙本人在上节目的时候被抓包,被民众挖出来,他戴的手表价值高达8万欧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点燃了群众的怒火,有激进派甚至直言,“富人总统的名号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名副其实”。

但随后,法国电视台做出澄清,表示这块手表只价值2400欧元,总统把它从手上摘下来,不是为了掩盖手表有多么金贵,而是以为它会重重磕到桌子上,发出很大的声音。

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法国是极其少有的,由愤怒的民众把君主处死的国家,反抗“威权”的思潮根深蒂固,这也奠定了法国在近代政治上的极不稳定。

36.jpg

现在的法国是第五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建立在吊死路易十六的基础上的,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是推翻奥尔良王朝建立的,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推翻拿破仑建立的第二帝国诞生的。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则是在二战结束后产生的政权,后因为执政能力极差,导致民不聊生,被再次推翻,最后由戴高乐为核心,成立了到现在的第五共和国,延续至今。

很多朋友可能会认为,法国所发生的骚乱和美国离不开关系,但从事实上来说,这才是法国的常态,每年的“黄马甲”运动更像是一个“宣泄口”。

当然,我们也可以大胆猜测,现在法国汹涌的民意,背后有人为操弄,目的旨在把马克龙打成人人得而诛之的“卖国贼”,为他即将开始的中国之行添堵,把中国描绘成沆瀣一气的威权“同伙”,直接从民意层面上,掐掉中法之间的合作可能。

至于说所谓的“斩首”威胁,大侠认为,效仿历史在街头斩首一个五常国家的领导人,对于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和民众来讲,还是太过于古典了,姑且不论怎么突破严密的安保防线,哪怕马克龙就站在眼前,他们也不敢下手。

普京参加金砖峰会可能遭到逮捕?

除了民意汹涌的法国之外,同样作为五常大国的俄罗斯,最近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在前几日发话,以非法转移民众为由,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布通缉令。一时间,这个话题的热度可以说是被炒上了顶点,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内的一系列西方政客,对此均表示支持。而俄罗斯前总理梅德韦杰夫则表示,这只是一张“厕纸”而已。

不过颇为尴尬的是,这张“厕纸”,这次好像要绊了普京先生的脚。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称,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潘多尔在3月24日爆料,南非政府正在寻求法律上的意见,如果普京决定在今年八月份来南非,参加金砖国家峰会,那么到时候又该如何处理针对他的通缉令。

实际上国际刑事法院的这张通缉令,管辖权仅限于《罗马公约》的缔约国,而南非恰好就是缔约国之一。在2017年前后,南非曾传出过消息,要退出《罗马公约》,退出国际刑事法院,但随后他们又放弃了这个决定。

另一方面,根据英国《镜报》在3月24日的报道,南非反对党少数派“经济自由战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普京被下了通缉令,但他们欢迎普京的到来。党魁马莱马更是直言,他和他的手下,会保护普京先生,和政府的犹豫态度截然相反。

从表面上看,南非官员的这幅说辞,并没有像其他大国一样,直接无视国际刑事法院的通缉令,而是选择认真研究,寻找法律上的解决办法,可能会给人一种“认命”的假象。

逮捕普京不现实,南非拒绝履行义务已有前科

但从事实上来说,大侠认为南非逮捕普京的可能性并不高,理由存在以下几点。

第一,普京可能会以在线的方式来参加此次峰会,因为从俄乌冲突爆发到现在,普京的出国之行非常固定,要么是去集体安全组织的相关国家,要么是去找中亚地区的老朋友,还有几次现身在了乌克兰的前线。南非虽然是金砖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其内部环境不太稳定,所以就给了敌对国家极大的操作空间,为了人身安全,普京很有可能去都不会去。

第二,南非没有必要,也没有意愿去得罪俄罗斯。在去年三月份中旬,也就是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南非总统马福萨就对俄乌冲突发表意见,他认为战争是北约东扩所酿成的后果,这场冲突本可以避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挺俄”声明。而且我们再退一万步来讲,哪怕南非真的逮捕普京了,按照俄罗斯前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说法,这基本就等同于宣战,后果恐怕不亚于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不只是中国不愿意见到的,也是美国不愿意见到的,南非完全没必要,为了去讨好一个没有官方背书的国际组织,把整个世界给搭上去。

第三,逮捕普京没有用,甚至可能让俄罗斯更激进。现如今的俄罗斯政坛,充斥着各种神奇的派系,除了常见的民主自由派、无政府派,甚至还包含了想迎罗曼诺夫王朝复辟的“皇俄派”。而普京所代表的希拉维克集团,背后是一系列军工复合体和能源寡头,在对外政策上趋向于温和。如果普京被逮捕,俄罗斯国内局势陷入动荡,新上台的政府恐怕更为激进,再加上俄联邦持有的大量核武器,很难不让人提心吊胆。所以无论是俄罗斯国内还是国外,都希望普京能够继续干下去,因为至少能做到稳定。

坦白来讲,对于南非来说,国际刑事法院是己方维权的重要利器,在国际事务上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也十分重要,所以这就陷入了两难的一个境地。不过颇为有趣的一点是,作为《罗马公约》的缔约国,南非在此前已经拒绝履行过一次义务了。

2009年前后,国际刑事法院发布了针对苏丹总统巴希尔的逮捕令,理由是种族灭绝。而在2015年,南非主办了第二十五届非洲峰会,苏丹总统巴希尔也出面了。但南非并没有将他进行逮捕,最高法院在当年指控政府违宪,次年南非启动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的程序。

逮捕一个小国总统尚且如此扭扭捏捏,更别提大国领导人普京了。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